开坛
【拼音】:kāi tán
【注音】:ㄎㄞㄊㄢˊ
【结构】:开(独体结构)坛(左右结构)
【繁体】:開壇
词语解释指清末义和团设立敬神集会进行活动。开坛[kāitán]⒈指清末义和团设立敬神集会进行活动。
引证解释⒈指清末义和团设立敬神集会进行活动。引老舍《神拳》第二幕:“我自己开坛,马上动手。”
网络解释开坛开坛,是汉语词汇,拼音是kāitán,解释为清末义和团设立敬神集会进行活动。
汉语大词典指清末义和团设立敬神集会进行活动。老舍《神拳》第二幕:“我自己开坛,马上动手。”
其他释义1.指清末义和团设立敬神集会进行活动。
1.清代以来,天隆寺出现了成拙、怀空、如登、德滋、怿安、安龙等高僧,弘扬律学,开坛传戒,声誉远播。
2.他精通佛法,以高深的佛法挣得吐蕃国的护国法师之位,敕封大轮明王,每隔五年,便在大雪山大轮寺开坛,讲经说法,四方高僧居士云集聆听,执经问难,无不赞叹。
3.这样酿成的糯米酒微苦带甜,吴老太开坛邀请我们尝去年酿的苦酒,入口绵润不辣喉,余味却极为强劲,回冲在唇齿间久不散去。
4.嫩酒其味如蜜,无后劲;“老酒”开坛满屋飘香,其色如碧玉,口味醇厚。
5.友情如太阳默默付出而无求,问候恰是一束温暖阳光;友情如酒封存愈久愈香醇,祝福是开坛酒香的钥匙。愿阳光的祝福永伴你左右,愿你幸福快乐久久!
6.晚上开坛祭祀,次日早晨抬“行宫”行乡祈福,中午摆围餐食斋宴。
7.古有佛者,开坛授课,或同席共论佛禅事理,或摆擂切磋手段,引八方来人听闻观摩。
8.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各头戴印度帽。
9.南环老仙见世道不可为,但为弥补自身过失,于南华山开坛做法,施展仙家禁术,从未来世界开始召唤救世之主。
10.历代文人墨客均提笔赞誉口子佳酿,明朝相山隐士任柔节曾用“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形容口子酒的优异品质,更是广为流传。
读音:kāi
[kāi]
(1)(动)使关闭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
(2)(动)打通;开辟:~路|~矿。
(3)(动)(合拢或连接的东西)舒张;分离:桃树~花了|扣儿~了。
(4)(动)(河流)解冻:河~了。
(5)(动)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戒|~禁。
(6)(动)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枪|~汽车|~拖拉机|火车~了。
(7)(动)(队伍)开拔:昨天~来两团人;今天又~走了。
(8)(动)开办:~工厂|~医院。
(9)(动)开始:~工|~学|~演。
(10)(动)举行(会议、座谈会、展览会等):~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发票|~药方。支付;开销(工资、车费)。〈方〉开革;开除:过去资本家随便~掉我们工人。(液体)受热而沸腾:水~了。〈口〉吃:他把包子都~了。用在动此或形容词后。ɑ)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了。b)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了。指十分之几的比例:三七~。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
读音:tán
[tán]
(1)(名)土筑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2)(名)土台;多在上面种花:花~|草~。
(3)(名)某些会道门设立的拜神集会的组织。
(4)(名)口小腹大的陶器:酒~。
(5)(名)指文艺界或体育界:艺~|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