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楼
【拼音】:zǒu mǎ lóu
【注音】:ㄗㄡˇㄇㄚˇㄌㄡˊ
【结构】:走(上下结构)马(独体结构)楼(左右结构)
【繁体】:走馬樓
词语解释1.唐代楼名,在骊山华清宫。2.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走马楼[zǒumǎlóu]⒈唐代楼名,在骊山华清宫。⒉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
基础解释唐代楼名,在骊山华清宫。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
引证解释⒈唐代楼名,在骊山华清宫。引唐温庭筠《走马楼三更曲》曾益注引《西京记》:“大福殿重楼连阁緜亘,西殿有走马楼,南北长百餘步。”宋钱易《南部新书》己:“驪山华清宫毁废已久,今所存唯繚垣耳……明皇吹笛楼、宫人走马楼故基犹存。”⒉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引清陆筠《海角续编》:“城上周围砌走马楼,拆沿城脚民房为之。”《雪岩外传》第七回:“想不到住宅里的楼屋原来是走马楼,处处都通的。”亦省称“走楼”。沙汀《淘金记》十九:“凡是对于已经分派停妥的负担表示拒绝的人,他们便只有来住走楼和后台了。”
网络解释走马楼(楼名)走马楼是南方民居建筑中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甚至骑马可以在里面畅行无阻。
综合释义唐代楼名,在骊山华清宫。唐温庭筠《走马楼三更曲》曾益注引《西京记》:“大福殿重楼连阁緜亘,西殿有走马楼,南北长百餘步。”宋钱易《南部新书》己:“驪山华清宫毁废已久,今所存唯繚垣耳……明皇吹笛楼、宫人走马楼故基犹存。”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清陆筠《海角续编》:“城上周围砌走马楼,拆沿城脚民房为之。”《雪岩外传》第七回:“想不到住宅里的楼屋原来是走马楼,处处都通的。”亦省称“走楼”。沙汀《淘金记》十九:“凡是对于已经分派停妥的负担表示拒绝的人,他们便只有来住走楼和后台了。”
汉语大词典(1).唐代楼名,在骊山华清宫。唐温庭筠《走马楼三更曲》曾益注引《西京记》:“大福殿重楼连阁绵亘,西殿有走马楼,南北长百馀步。”宋钱易《南部新书》己:“骊山华清宫毁废已久,今所存唯缭垣耳……明皇吹笛楼、宫人走马楼故基犹存。”(2).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清陆筠《海角续编》:“城上周围砌走马楼,拆沿城脚民房为之。”《雪岩外传》第七回:“想不到住宅里的楼屋原来是走马楼,处处都通的。”亦省称“走楼”。沙汀《淘金记》十九:“凡是对于已经分派停妥的负担表示拒绝的人,他们便只有来住走楼和后台了。”
1.对于走马楼吴简的研究统计,可以反映出孙吴时期长沙郡吏民有将两姓合并表示婚姻的取名风俗。
2.走马楼吴简中的吴国屯田资料表明,吴国的普通民户拥有自己的私田或佃种官田,并向官府缴纳税米、租米、布、钱等租税。
3.晚清民初,长沙“收藏之都”声名鹊起,外国人也跑到长沙文物一条街藩城堤、犁头街、东站路、走马楼选购古玩甚至是文物。
4.简牍内容涉及历史年号复杂,定名“长沙走马楼简牍”是合适的。
5.长沙地下文物丰富,重要的考古发现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宁乡青铜器,长沙走马楼简牍,长沙春秋战国楚墓,铜官窑等,其中许多造就了中国或者世界之最。
6.陈日源说,汀州地区最明显的民居建筑有土楼、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吊角楼等,“汀江两岸的呆脚楼是尤其好的资源”。
7.政治部在走马楼第一进首层西侧,室内陈设简单,仅工作簿、文件筐、水杯等物品,清廉之风,宛若拂面。
8.1947年,经过大修,大境关帝庙分三层,乍看近似走马楼,实为抱厦式,殿前还有戏台(俗称万年台)一座,画栋雕梁,非常别致,是上海稀有的古建筑物。
9.1947年,经过大修,大境关帝庙分三层,乍看近似走马楼,实为抱厦式,殿前还有戏台(俗称万年台)一座,画栋雕梁,非常别致,是上海稀有的古建筑物。[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10.陈日源说,汀州地区最明显的民居建筑有土楼、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吊角楼等,“汀江两岸的呆脚楼是尤其好的资源”。(www.chazidian.com/zj-293581/造句)
读音:zǒu
[zǒu]
(1)(动)跑
(2)(动)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动)移动:挪动:挪动
(4)(动)离开;去:车刚~|把土抬~。
(5)(动)(亲友之间)来往:~娘家|~亲戚。
(6)(动)通过;由:~这个门出去。
(7)(动)漏出;泄露:~风|~漏|~气。
(8)(动)改变或失去原样:~味|~样|~色|~眼。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lóu
[lóu]
(1)(名)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子:一座~|大~|高~大厦。
(2)(名)楼房的一层:一~|二~。
(3)(名)(~儿)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盖的一层房子:城~。
(4)(名)用于某些店铺的名称:首饰~|萃华~。
(5)(名)(Lóu)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