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汉
【拼音】:yī qián hàn
【注音】:一ㄑ一ㄢˊㄏㄢˋ
【结构】:一(独体结构)钱(左右结构)汉(左右结构)
【繁体】:一錢漢
词语解释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一钱汉[yīqiánhàn]⒈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
引证解释⒈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按,《北史·高昂传》作“头钱价汉”。参阅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引《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贵(刘贵)与敖曹(高敖曹)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贵曰:‘一钱汉,随之死!’敖曹怒,拔刀斫贵。”胡三省注:“言汉人之贱也。”
网络解释一钱汉一钱汉,读音yīqiánhàn,汉语词语,释义为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
综合释义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贵(刘贵)与敖曹(高敖曹)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贵曰:‘一钱汉,随之死!’敖曹怒,拔刀斫贵。”胡三省注:“言汉人之贱也。”按,《北史·高昂传》作“头钱价汉”。参阅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一钱汉[yīqiánhàn]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贵(刘贵)与敖曹(高敖曹)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贵曰:‘一钱汉,随之死!’敖曹怒,拔刀斫贵。”
网友释义一钱汉,读音yīqiánhàn,汉语词语,释义为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
汉语大词典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贵(刘贵)与敖曹(高敖曹)坐,外白治河役夫多溺死,贵曰:‘一钱汉,随之死!’敖曹怒,拔刀斫贵。”胡三省注:“言汉人之贱也。”按,《北史·高昂传》作“头钱价汉”。参阅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读书杂识》。
其他释义1.南北朝时北朝鲜卑人对汉人的蔑称。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qián
[qián]
(1)(名)铜钱:一个~|~串儿。
(2)(名)货币:银~|一块~。
(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
(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
(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
(6)(名)(Qián)姓。
(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
读音:hàn
[hàn]
(1)(名)朝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刘邦所建。参看〔西汉〕、〔东汉〕。
(2)(名)后汉。
(3)(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所建的政权(1360—1363)。
(4)(名)汉族:~人|~语。
(5)(名)男子:老~|好~|英雄~|彪形大~。
(6)(名)指银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