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髭
【拼音】:qiú zī
【注音】:ㄑ一ㄡˊㄗ
【结构】:虬(左右结构)髭(上下结构)
【繁体】:虯髭
词语解释1.亦作'虬髭'。2.卷曲的胡须。3.即虬髯客。
基础解释亦作/'虬髭/',亦作/'虬髭/'。卷曲的胡须。即虬髯客。
引证解释⒈亦作“虯髭”。⒉卷曲的胡须。引南朝陈徐陵《移齐文》:“於是卫、霍、甘、陈,虬髭瞋目,心驰陇路,志饮河源,乘胜长驱,未加所限。”⒊即虬髯客。参见“虬髯客”。引唐李咸用《别李将军》诗:“一拜虯髭便受恩,宫门细柳五摇春。男儿自古多离别,懒对英雄泪满巾。”
网络解释虬髭1.卷曲的胡须。南朝陈徐陵《移齐文》:“於是卫、霍、甘、陈,虬髭瞋目,心驰陇路,志饮河源,乘胜长驱,未加所限。”
综合释义亦作“虯髭”。卷曲的胡须。南朝陈徐陵《移齐文》:“於是卫、霍、甘、陈,虬髭瞋目,心驰陇路,志饮河源,乘胜长驱,未加所限。”即虬髯客。唐李咸用《别李将军》诗:“一拜虯髭便受恩,宫门细柳五摇春。男儿自古多离别,懒对英雄泪满巾。”参见“虬髯客”。
汉语大词典亦作“虬髭”。(1).卷曲的胡须。南朝陈徐陵《移齐文》:“于是卫、霍、甘、陈,虬髭瞋目,心驰陇路,志饮河源,乘胜长驱,未加所限。”(2).即虬髯客。唐李咸用《别李将军》诗:“一拜虬髭便受恩,宫门细柳五摇春。男儿自古多离别,懒对英雄泪满巾。”参见“虬髯客”。
读音:qiú
[qiú]
(名)虬龙;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小龙。
读音:zī
[zī]
(名)嘴上边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