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
【拼音】:mǎ lán
【注音】:ㄇㄚˇㄌㄢˊ
【结构】:马(独体结构)栏(左右结构)
【繁体】:馬欄
词语解释亦作'马兰'。亦作'马阑'。马厩。
基础解释亦作/'马兰/'。亦作/'马阑/'。马厩。
引证解释⒈亦作“马兰”。亦作“马阑”。马厩。引汉王充《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后产子,捐於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復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復以口气嘘之,不死。”《北史·百济传》:“后生男,王置之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后徙於马阑,亦如之。”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人语·盗》:“凡山海盗,皆以捉人为先,勒金取赎,打票为约期,期过则拷掠烧钳,备行惨毒,或投入於豕圈马阑,或尽屠而肝其肉。”
综合释义亦作“马兰”。亦作“马阑”。马厩。汉王充《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后产子,捐於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復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復以口气嘘之,不死。”《北史·百济传》:“后生男,王置之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后徙於马阑,亦如之。”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人语·盗》:“凡山海盗,皆以捉人为先,勒金取赎,打票为约期,期过则拷掠烧钳,备行惨毒,或投入於豕圈马阑,或尽屠而肝其肉。”
汉语大词典亦作“马兰”。亦作“马阑”。马厩。汉王充《论衡·吉验》:“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后产子,捐于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北史·百济传》:“后生男,王置之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后徙于马阑,亦如之。”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人语·盗》:“凡山海盗,皆以捉人为先,勒金取赎,打票为约期,期过则拷掠烧钳,备行惨毒,或投入于豕圈马阑,或尽屠而肝其肉。”
其他释义1.亦作'马兰'。亦作'马阑'。2.马厩。
1.上午到达门头沟区斋堂镇,参观“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抗战斗争史展览”、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宛平抗战烈士纪念碑。
2.近日,辽宁马栏村一家生意兴隆的羊汤馆突然关门歇业,让许多老主顾非常不解。
3.而此时冷羽已经骑着坐骑,来到了那些阻挡战马前进的拒马桩和拒马栏前方了。
4.马栏林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子午岭南端的陕西省旬邑县东北部,是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最大的林区之一。
5.同年10月,挺进军司令部移驻斋堂川马栏村。
6.休息一晚后,天明时分,岳野便开始了改造工作——他必须尽快完成这项工作,否则就没法穿过龙泉镇并从镇西的栈桥上渡过马栏河。
7.6月29日下午,鄢陵县马栏镇议台村村委会主任黄汉文,在回顾本村的发展历程时说:“议台人完全是靠棉花加工的下脚料富起来的!”。
8.马栏林区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子午岭南端的陕西省旬邑县东北部,是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最大的林区之一。(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276748/)
9.上午到达门头沟区斋堂镇,参观“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抗战斗争史展览”、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宛平抗战烈士纪念碑。【www.chazidian.com/zj-276748/造句】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lán
[lán]
(1)(名)栏杆:石~|桥~|凭~远望。
(2)(名)养家畜的圈:猪~。
(3)(名)报刊书籍在每版或每页用线条或空白隔开的部分;有时也指性质相同的一整页或若干页:左~|专~|广告~|书评~。
(4)(名)表格中区分项目的大格儿: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