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松
【拼音】:guā sōng
【注音】:ㄍㄨㄚㄙㄨㄥ
【结构】:栝(左右结构)松(左右结构)
【繁体】:栝鬆
词语解释亦称'栝子松'。松的一种,叶为三针。
基础解释亦称/'栝子松/'。松的一种,叶为三针。
引证解释⒈亦称“栝子松”。松的一种,叶为三针。引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松五粒》:“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釵,独栝松每穗三鬚,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明陆深《春雨堂随笔》:“栝松百年,即有白衣如粉,《本草》谓之艾衲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然叶有二鍼、三鍼、五鍼之别,三鍼者为栝子松。”
网络解释栝松亦称“栝子松”。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松五粒》:“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明陆深《春雨堂随笔》:“栝松百年,即有白衣如粉,《本草》谓之艾衲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然叶有二针、三针、五针之别,三针者为栝子松。”
综合释义亦称“栝子松”。松的一种,叶为三针。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松五粒》:“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釵,独栝松每穗三鬚,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明陆深《春雨堂随笔》:“栝松百年,即有白衣如粉,《本草》谓之艾衲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然叶有二鍼、三鍼、五鍼之别,三鍼者为栝子松。”
汉语大词典亦称“栝子松”。松的一种,叶为三针。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松五粒》:“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明陆深《春雨堂随笔》:“栝松百年,即有白衣如粉,《本草》谓之艾衲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松》:“然叶有二针、三针、五针之别,三针者为栝子松。”
其他释义1.亦称'栝子松'。2.松的一种,叶为三针。
读音:guā,kuò
[guā]
[ guā ]1. 古书上指桧树。
2. 箭末扣弦处:箭栝。矢栝。
3. 多年生草本植物,爬蔓,果实椭圆形。根和果实均可入药。通称“栝楼”。
[ tiǎn ]1. 拨火棍。
读音:sōng
[sōng]
(1)(名)松科植物总称:~科植物。
(2)(形)松散:~~垮垮。
(3)(动)使……松:~~腰带|~~琴弓。
(4)(形)经济宽裕:大手大脚;手~得很。
(5)(动)解开;放开:~手|~绑。
(6)(名)用鱼虾瘦肉等做成的绒状或碎沫状的食品:肉~|鱼~。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