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丑
【拼音】:róng chǒu
【注音】:ㄖㄨㄥˊㄔㄡˇ
【结构】:戎(半包围结构)丑(独体结构)
【繁体】:戎醜
词语解释1.大众。2.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3.武臣中的败类。戎丑[róngchǒu]⒈大众。⒉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⒊武臣中的败类。
基础解释大众。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武臣中的败类。
引证解释⒈大众。一说指戎狄丑虏。见于省吾《泽螺居读<诗>札记》。引《诗·大雅·緜》:“乃立冢土,戎丑攸行。”毛传:“戎,大;丑,众也。”孔颖达疏:“立此社者,为动大众,所以告之而行也。”⒉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引汉班固《窦车骑北伐颂》:“行戎丑以礼教,炘鸿校而昭仁。”⒊武臣中的败类。引《明史·张士隆传》:“积戎丑於禁中,戏干戈於卧内。”
网络解释戎丑戎丑(戎丑)
综合释义大众。《诗·大雅·緜》:“乃立冢土,戎丑攸行。”毛传:“戎,大;丑,众也。”孔颖达疏:“立此社者,为动大众,所以告之而行也。”一说指戎狄丑虏。见于省吾《泽螺居读<诗>札记》。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汉班固《窦车骑北伐颂》:“行戎丑以礼教,炘鸿校而昭仁。”武臣中的败类。《明史·张士隆传》:“积戎丑於禁中,戏干戈於卧内。”
网友释义戎丑(戎丑)(1).大众。《诗·大雅·緜》:“乃立冢土,戎丑攸行。”毛传:“戎,大;丑,众也。”孔颖达疏:“立此社者,为动大众,所以告之而行也。”一说指戎狄丑虏。见于省吾《泽螺居读札记》。(2).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汉班固《窦车骑北伐颂》:“行戎丑以礼教,炘鸿校而昭仁。”(3).武臣中的败类。《明史·张士隆传》:“积戎丑於禁中,戏干戈於卧内。”
汉语大词典(1).大众。《诗·大雅·绵》:“乃立冢土,戎丑攸行。”毛传:“戎,大;丑,众也。”孔颖达疏:“立此社者,为动大众,所以告之而行也。”一说指戎狄丑虏。见于省吾《泽螺居读〈诗〉札记》。(2).旧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汉班固《窦车骑北伐颂》:“行戎丑以礼教,炘鸿校而昭仁。”(3).武臣中的败类。《明史·张士隆传》:“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
1.规上书自讼曰:四年之秋,戎丑蠢戾,旧都惧骇,朝廷西顾。
读音:róng
[róng]
(1)(名)兵器;武器:兵~。
(2)(名)军事;军队:~马|~装。
(3)(名)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
(4)(名)姓。
读音:chǒu
[chǒu]
1.地支的第二位,属牛。
2.用于计时: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3.传统戏剧角色名:丑角。丑旦。
4.相貌难看:丑陋。
5.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丑化。丑恶。丑闻。丑态百出。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