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壑
【拼音】:yán hè
【注音】:一ㄢˊㄏㄜˋ
【结构】:岩(上下结构)壑(上下结构)
【繁体】:巖壑
词语解释山峦溪谷。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岩壑[yánhè]⒈山峦溪谷。⒉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引证解释⒈山峦溪谷。引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唐卢纶《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明王守仁《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清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⒉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引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宋黄庭坚《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网络解释岩壑岩壑,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hè,释义是山峦溪谷。
综合释义山峦溪谷。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唐卢纶《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明王守仁《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清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宋黄庭坚《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网友释义岩壑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山峦溪谷。
汉语大词典(1).山峦溪谷。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迹入云峰。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唐卢纶《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岩壑。”明王守仁《登泰山》诗:“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清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岩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岩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宋黄庭坚《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岩壑姿,宿昔廊庙具。”
其他释义1.山峦溪谷。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1.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2.泸州西南有方山,青翠挺拔,高方而平,周围峰峦共九十九座,云气出没岩壑。
3.处士南阳冯亮有巧思,魏主使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择嵩山形胜之地,立闲居寺,极岩壑土木之美。
4.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偃蹇岩壑间,欲与松忘年。
5.而有了这一次意外,前车之鉴,接下来一群人在山环水绕,岩壑林泉的清音阁流连了一个多小时,草草吃了一些东西,便启程穿越曲径通幽号称“二十四道脚不干”。
6.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张之洞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难言也。
7.这里山环水绕,溪流有声,岩壑林泉,清幽绝佳,被誉为峨眉山第一胜景。
8.即有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阙之下,托薛萝以射利,假岩壑以钓名,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山移》见诮,海鸟兴讥,无足多也。
9.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10.同时,洞窟幽深,岩壑雄峙,峡谷险绝,山泉潺潺,苍松翠柏,山光水色,景致宜人。
读音:yán
[yán]
(1)(名)岩石:~层|~浆|~心|~盐。
(2)(名)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七星~(在广西)。
读音:hè
[hè]
(名)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