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同盟
【拼音】:gōng shǒu tóng méng
【词性】:成语。
【简体】:攻守同盟
【繁体】:攻守同盟
【拼音】:gōng shǒu tóng méng
词语解释攻守同盟gōng-shǒutóngméng。(1)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在战时联合进攻或防卫。(2)现在常用来比喻当事人相互串通,互不揭发。攻守同盟[gōngshǒutóngméng]⒈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在战时联合进攻或防卫。英offensiveanddefensivealliance;⒉现在常用来比喻当事人相互串通,互不揭发。例你们订了攻守同盟吗?怎么都不肯说?英pacttoshieldeachother;
引证解释⒈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军事盟约,以求在行动上协调一致。后用以指同伙间的串通合作。引茅盾《子夜》十八:“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本想彼此提携。”杨匡满郭宝臣《命运》:“他在厂里同战友们订了攻守同盟,回到家里就清理自己的信件、日记。”
释义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网友释义攻守同盟,汉语成语,拼音是gōngshǒutóngméng,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出自《孽海花》。
国语辞典二国以上,缔结为盟,相约军事上一致攻击或防守的行动。即同盟国中有一国与盟外的他国开战时,其他同盟国须共起助之。攻守同盟[gōngshǒutóngméng]⒈二国以上,缔结为盟,相约军事上一致攻击或防守的行动。即同盟国中有一国与盟外的他国开战时,其他同盟国须共起助之。成语解释攻守同盟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二国以上,缔结为盟,相约军事上一致攻击或防守的行动。即同盟中学有一国与盟外的他国开战时,其他同盟国须共起助之。
英语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lliancealliance for offense and defense
法语alliance offensive et défensive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可惜后来伊藤博文到津,何太真受了北洋之命,与彼立了攻守同盟的条约,我恐朝鲜将来有事,中、日两国,必然难免争端吧。”
反义词 统一战线
1.郑学青精通法律,非常清楚自身违法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但由于缺乏敬畏之心,反而利用其深谙司法机制的优势,采取订立攻守同盟等措施来精心布局。
2.北冥家自此成为北帝国的新皇族,和慕容小三定下了攻守同盟。
3.金华与水云立即结成攻守同盟,在白朴的连环计下和水云水精灵云天的苦肉计下,赤然在金江上被烧得七离八散,人马损失惨重。
4.老男人的童年则充斥着小伙伴们互通声气的呼啸、吵嚷、激烈的拳击、抱团对付师长的攻守同盟,欢乐由外而内,渐次固化在心里,再也不会丢失。
5.我建议,我们成立一个攻守同盟,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他们。
6.当然,这个空档,中年人已经和少妇达成了攻守同盟,签署了互相保密的协议,成了盟友,关系比起之前的上下属的关系,很显然进了一步。
7.但李茂也低估了李方在营田系统内的实力,被抓之人虽多,却没有一个肯吐口配合,郑早飞等人固然一言不发,下面的判官支使们也暗中订立了攻守同盟。
8.袁绍遂命部下好生戒备,以防刘尘来攻;曹操更绝,先与袁绍缔结攻守同盟,后暗中派人往长安提亲,致使刘尘险些丧命。
9.讲述一个屌丝青年,在进入大学一年之后,在组成并加入了屌丝攻守同盟,被迫着对美女主动出击,才终于迎来了自己猎艳的春天。
10.战国时期,六国订立攻守同盟,联合抗秦。
读音:gōng
[gōng]
(1)(动)攻打(跟‘守’相对):围~|~城|~下敌人的桥头堡。
(2)(动)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之。
(3)(动)致力研究;学习:他是专~地质学的。
读音:shǒu
[shǒu]
(1)(动)防守
(2)(动)守候;看护:~护。
(3)(动)遵守;遵循:~法|~约。
(4)(动)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1. 〔胡同〕见“胡”。
读音:méng
[méng]
(1)(名)旧时指宣誓缔约;现在指团体和团体、阶级和阶级或国和国的联合。
(2)(名)指结拜的(弟兄)。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包括若干旗、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