轑阳
【拼音】:láo yáng
【结构】:轑(左右结构)阳(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春秋楚邑。
引证解释春秋楚邑。《左传·宣公四年》:“子越又恶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於轑阳而杀之。”杜预注:“轑阳,楚邑。”杨伯峻注:“顾栋高《春秋舆图》谓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沉钦韩《地名补注》则以潦河之阳当之。”
网络解释轑阳【轑阳】(liǎo—)①古邑名。一作撩阳。战国赵地。在今山西左权。公元前236年秦将王翦攻轑阳,即此。②古县名。晋改轑河县置。治所在今山西左权。北魏改名辽阳。
综合释义春秋楚邑。《左传·宣公四年》:“子越又恶之,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於轑阳而杀之。”杜预注:“轑阳,楚邑。”杨伯峻注:“顾栋高《春秋舆图》谓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沉钦韩《地名补注》则以潦河之阳当之。”轑阳[lǎoyáng]
读音:lǎo
[láo]
1.车盖棚架。
2.车辐。
3.古通“橑”,屋椽。
读音:yáng
[yáng]
(1)(名)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二气。
(2)(名)太阳;日光:~光|~历|~坡|朝~。
(3)(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在衡山之南)。
(4)(形)凸出的:~文。
(5)(形)外露的;表面的:~沟|~奉阴违。
(6)(形)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宅|~间|~寿。
(7)(形)带正电的:~电|~极。
(8)(名)指男性生殖器。
(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