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膏
【拼音】:wū gāo
【注音】:ㄨㄍㄠ
【结构】:乌(独体结构)膏(上下结构)
【繁体】:烏膏
词语解释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乌膏[wūgāo]⒈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
引证解释⒈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引唐白居易《时世妆》诗:“乌膏注脣脣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新唐书·五行志一》:“元和末,妇人为圜鬟椎髻,不设鬢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脣。”
网络解释乌膏乌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ūgāo,意思是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
综合释义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唐白居易《时世妆》诗:“乌膏注脣脣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新唐书·五行志一》:“元和末,妇人为圜鬟椎髻,不设鬢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脣。”
汉语大词典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唐白居易《时世妆》诗:“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新唐书·五行志一》:“元和末,妇人为圜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
其他释义1.古时妇女涂唇的化妆品。
1.后期则如白居易新乐府所咏“时世妆”形容,特征为乌蛮椎髻,眉做八字低肇,脸敷黄粉,唇注乌膏,影响实出自吐蕃。
2.这时,中原一带的妇女喜着西域装,穿翻领小袖上衣,条纹裤,软锦蛮靴;有些妇女还喜梳蛮鬟椎髻,嘴唇涂上乌膏,着吐蕃装束。(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167345/)
3.这时,中原一带的妇女喜着西域装,穿翻领小袖上衣,条纹裤,软锦蛮靴;有些妇女还喜梳蛮鬟椎髻,嘴唇涂上乌膏,着吐蕃装束。(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67345/乌膏造句)
4.这时,中原一带的妇女喜着西域装,穿翻领小袖上衣,条纹裤,软锦蛮靴;有些妇女还喜梳蛮鬟椎髻,嘴唇涂上乌膏,着吐蕃装束。[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读音:wū,wù
[wū]
[ wū ]黑色的:乌发、乌木、乌云。
乌鸦:月落乌啼。
[ wù ][乌拉]同“靰鞡”。
读音:gāo,gào
[gāo]
[ gāo ]1.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 gào ]1.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