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掌
【拼音】:fēn zhǎng
【注音】:ㄈㄣㄓㄤˇ
【结构】:分(上下结构)掌(上下结构)
【简体】:分掌
【繁体】:分掌
词语解释1.分管。分掌[fēnzhǎng]⒈分管。
基础解释分管。
引证解释⒈分管。引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晋书·职官志》:“尚书郎,西汉旧置四人,以分掌尚书。”《蔡廷锴自传·革命失败》:“以李济深为主席,下设政治、军事、财政、文化、外交五委员会,分掌军事、财政各事宜。”
综合释义分管。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晋书·职官志》:“尚书郎,西汉旧置四人,以分掌尚书。”《蔡廷锴自传·革命失败》:“以李济深为主席,下设政治、军事、财政、文化、外交五委员会,分掌军事、财政各事宜。”分别职掌。《三国演义.第七回》:「绍入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
汉语大词典分管。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晋书·职官志》:“尚书郎,西汉旧置四人,以分掌尚书。”《蔡廷锴自传·革命失败》:“以李济深为主席,下设政治、军事、财政、文化、外交五委员会,分掌军事、财政各事宜。”
国语辞典分别职掌。分掌[fēnzhǎng]⒈分别职掌。引《三国演义·第七回》:「绍入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
辞典修订版分别职掌。《三国演义.第七回》:「绍入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
其他解释分别职掌也。《后汉书·献帝纪》:「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注:「《汉官仪》曰:『侍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晋书·职官志》:「尚书郎,西汉旧置四人,以分掌营书。」;南朝梁、沈约〈恩幸传论〉:「分掌御服。」
1.为了充分掌握偏三甲苯氧化反应的机理和规律,为偏苯三酸生产技术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依据。
2.田海旺五内如焚,见得这招如此绵密,自己决不及奔走闪避,只得硬着头皮抬掌迎上,同时侧身卸下几分掌力。
3.姜尚将此役中阵亡忠臣孝子,逢劫神仙,封了雷瘟火斗、列宿群星共计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归天庭统辖,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
4.有效的沟通取决於沟通者对话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词的甜美。
5.高科技电传视讯与多媒体国际会议中心,让您运筹帷幄其中,充分掌握商机。
6.有效的沟通取决於沟通者对议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辞的甜美。
7.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充分掌握实际商品信息,才能真正形成买方市场。
8.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傅雷。
9.但由于民警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摸底调查,已经充分掌握情况。
10.我们必定是朝着自己的目标有意识地走了一部分路程,然后在不知不觉中一跃而取得了成功。我们做得最好或最完美的事情,都以经长时间反复练习得到充分掌握为前提,最终在不经意中像树上飘落的树叶一般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最后要做的都在无意识之中完成了。梭罗
读音:fēn,fèn
[fēn]
[ fēn ]1. 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 )。
4. 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5. 辨别:区分。分析。
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
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 fèn ]1.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
2.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
3. 料想:“自分已死久矣”。
4.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读音:zhǎng
[zhǎng]
(1)(动)手心;手掌
(2)(动)用手掌打:~嘴。
(3)(动)掌管;掌握:~舵|~权。
(4)(名)某些动物的脚掌:熊~|鸭~。
(5)(名)马蹄铁。
(6)(名)(~儿)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或橡胶:后~儿|钉一块~。
(7)(动)〈方〉钉补鞋底:~鞋。
(8)(Zhǎ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