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
【拼音】:yán zhī wú wén
词语解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基础解释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网友释义言之无文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高级汉语词典说话没有文采条理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近义词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1.现在的戏词,粗鄙无文,很多国家戏剧精品都是这个水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难怪观众不爱看,费劲得了奖就永远不再演出了。
2.”石蕴玉则山朗,水含珠而川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肯下苦功,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学习新的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具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是文学的重要部分。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言辞。文:文采。行:流传,流行。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4.有些小说,思想性还是不错的,但是艺术性太差,真可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它的社会效益就大大地削弱了。
5.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要有文化底蕴,才会写得出动人好看甚至流芳百世的作品。
6.他建议,“媒体要有这种文化自觉,多宣传、强化中文母语的保护和传扬意识,让‘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成为媒体,甚至全社会的共识,”。
7.耿奔平日喜好阅读,明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道理,知道在深山大泽往往有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要出世一定难掩其宝气华彩。
8.虽然卿光亚自嘲“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却赢得了满堂彩。
9.只要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有作文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气是不难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0.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