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栗磾
【拼音】:yú lì dī
【繁体】:于栗磾
【拼音】:yú lì dī
词语解释后魏、代人。武将。好持黑矟,有黑矟将军之称,官外都大官。见《魏书·卷三十一》。
网友释义于栗磾(dī)(生卒年不详),本姓万纽于氏,代郡桑乾县(今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鲜卑族。北魏早期名将,“河南于氏”先祖。擅长黑槊,武艺超群,骑射娴熟,有万夫不当之勇。刘裕北伐后秦时,颇为忌惮,亲自请求借道,尊称“黑槊”。明元帝得知后,颇为赞许,拜河内镇将,赐号“黑槊将军”。迁使持节、都督兖相二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枋头镇都大将,册封新安郡公。年少统军,直至白发苍苍。累迁外都坐大官,临事善断,所向无前。谦虚待人,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卒于任上,时年七十五。太武帝伤心惋惜,追赠太尉公。
读音:yú
[yú]
1.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 姓。
读音:lì
[lì]
1.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而散出。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通常指板栗。
2.这种植物的果实。
3.(Lì)姓。
4.发抖;哆嗦:战~。不寒而~。
读音:dī
[dī]
古代用来染缯的黑色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