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逆
【拼音】:shàng nì
【繁体】:上逆
【拼音】:shàng nì
词语解释1.逆上。《素问·生气通大》:「秋伤于湿,上逆而劾。」;《汉书·平帝纪》:「每疾一发,气辄上逆。」2.逆流而上也。《枫牕小牍》:「予至江上,于时海溯上逆,狂涛东泻。」上逆[shàngnì]⒈由低处向上逆行。
基础解释由低处向上逆行。
引证解释⒈ 由低处向上逆行。引:《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於湿,上逆而欬。”《汉书·平帝纪》:“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每疾一发,气輒上逆,害於言语,故不及有遗詔。”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及至江上,于时海潮上逆,狂涛东泻。”《红楼梦》第八四回:“却説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慪得肝气上逆,左脇作痛。”⒈由低处向上逆行。引《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於湿,上逆而欬。”《汉书·平帝纪》:“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每疾一发,气輒上逆,害於言语,故不及有遗詔。”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及至江上,于时海潮上逆,狂涛东泻。”《红楼梦》第八四回:“却説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慪得肝气上逆,左脇作痛。”
综合释义由低处向上逆行。《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於湿,上逆而欬。”《汉书·平帝纪》:“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每疾一发,气輒上逆,害於言语,故不及有遗詔。”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及至江上,于时海潮上逆,狂涛东泻。”《红楼梦》第八四回:“却説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慪得肝气上逆,左脇作痛。”上逆[shàngnì]逆上。《素问·生气通大》:「秋伤于湿,上逆而劾。」;《汉书·平帝纪》:「每疾一发,气辄上逆。」
汉语大词典由低处向上逆行。《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于湿,上逆而欬。”《汉书·平帝纪》:“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每疾一发,气辄上逆,害于言语,故不及有遗诏。”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及至江上,于时海潮上逆,狂涛东泻。”《红楼梦》第八四回:“却说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怄得肝气上逆,左胁作痛。”
其他释义1.由低处向上逆行。
1.并联高架路是一种车辆在高架道路上逆向行驶,主要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道路。
2.逆境里正确认识自我;逆境完善自我;逆境成熟自我;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3.指出暴怒伤肝,肝失调达而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于上,气血上郁以致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诸窍不利而发生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或出现筋脉弛缓不收,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症。
4.妊娠恶阻之病理为脾胃虚弱、胃气失于和降,反随冲气上逆,或肝胃不和引起胃失和降、冲脉之气上逆所致。
5.尼克里奇承认酒后驾车,她被判入狱90小时,并由于在高速路上逆向行驶被罚款。
6.另外,胆气不降,不能制约肝的疏泄,有可能导致肝的升发太过,出现头晕,头胀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肝气上逆的病证。
7.天才少年惨遭变故,修为不进,人人欺凌,幸得困天升龙柱,觉醒亿万龙力,从此踏上逆天之途,携群美傲游九天之外。
8.天才少年惨遭变故,修为不进,人人欺凌,幸得困天升龙柱,觉醒亿万龙力,从此踏上逆天之途,携群美傲游九天。
9.结论:股骨髁上逆向交锁钉的应用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锁钉定位准确,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10.最近拍花喜欢上逆光加上过曝出来的感觉。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nì
[nì]
(1)(形)方向相反:~风|~流。
(2)(动)抵触;不顺从:忤~。
(3)(名)背叛者:叛~。
(4)(形)背叛者的:~产。
(5)(动)〈书〉迎接:~旅。
(6)事先:~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