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
【拼音】:zēng shēn
【繁体】:曾參
词语解释【曾參】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时鲁国武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曾点之子,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传大学为其所述;又作《孝经》,以其学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后世尊称为「宗圣」、「曾子」。【曾參】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曾参(公元前506~前436)字子舆,孔子弟子,鲁南武城人。〔史记〕记载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系孔子另一学生曾点之子,以孝出名,故承孔子命作〔孝经〕,〔大学〕传亦为其所作。 曾子资质鲁钝,而笃志力学,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卒能参透孔子之道「一以贯之」之旨。 孔子告诉曾子「吾道一以贯之」,是指「推吾心之天理于万事万物,使万事万物各得其所」,亦即孟子所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之境界。曾子深深体会孔子之意,以为「推吾心之天理于万事万物,使万事万物各得其所」,无非尽己推己之心而已,所以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之道即仁道,而忠恕是达成仁道的最重要的途径与方法。 曾子所说的孝,不限于事亲。他所讲孝的范围,不仅限于家庭,而可统括一切人生道德。所以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辱及父母祖先,都是不孝。〔礼记.祭义篇〕引曾子的话说:「居处不庄,非孝;事君不忠,非孝;莅官不敬,非孝;朋友无信,非孝;战阵无勇,非孝。」可以了解曾子所说的孝范围是非常广阔的。 孟子论浩然之气的时候,先言养勇,指出孟施舍的养勇似曾子,但他又说:「孟施舍之守气,不如曾子之守约。」此处守约的意思,照朱子的注解,是「反身循理,以守义理之要也。」〔论语.学而篇〕记载曾子的话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就是他守约的表现。曾子能事事反求诸己,时时深自省察,惟恐自己的动静行止,违反义理;这种慎独守约的工夫,是从生到死,终身贯彻实践的。他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守约。他疾笃时,召门弟子来对他们说:「启予手,启予足,诗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是守约。临终易箦,丝毫不苟,是守约;他守住生命义理的紧要处,牢牢不放松,以求心安理得,都是他的守约慎独的工夫。 〔论语.泰伯篇〕记载:「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谓弘毅,是指弘大宽广,坚忍刚毅,士能弘毅,乃能任重而道远。所谓仁以为己任,一方面指主观上一己修为之实践仁道,一方面指客观上要使仁道大行于天下;而且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可以充分显示出曾子的志节。 〔礼记.檀弓下〕记载:「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吊。』曾子曰:『我吊也与哉?』」守父母之丧不出吊,是礼之常;齐衰而哭友,是礼之权。盖礼法不外乎人情,居母之里,孝也,哭友之死,义也;曾子居母之丧而哭友,或谓其踰越礼法。君子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或守经,或行权,循理衡情以行之,自不必过分拘泥于节文之末,以致毁情灭性,方可算是知礼的君子。曾子此举正见其友情深重且能通权达变之处。 孔门有传道之儒与传经之儒;传经之儒着重经典文献实质层面之传承,传道之儒着重学脉旨趣,以及精神层面文化理想之发扬。传经之业,汉儒多推子夏,传道之儒,宋儒多推尊颜曾,故程明道在〔二程遗书〕中指出:「颜子默识,曾子笃信,得圣人之道者,二人也。」陆象山亦认为:「孔门惟颜曾传道,他未有闻。」惟颜子已先孔子而卒,故朱熹说:「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故后儒乃有「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之说。 〔汉书.艺文志〕载有曾子十八篇,今不传。〔大戴记〕有曾子十篇,〔小戴记〕有曾子问,而二记中之〔儒行〕、〔哀公问〕与〔论语〕曾子之言相近。〔大学〕、〔孝经〕二书相传均为曾子述作。曾子门人甚盛,其较闻名者有乐正子春、公明仪、子思、曾元、曾申、公明宣等。〔汉书.艺文志〕载有〔子思子〕二十三篇;〔隋书.音乐志〕中引沈约之说,以为〔礼记〕中〔中庸〕、〔坊记〕、〔缁衣〕诸篇系由〔子思子〕一书中抄录而出。至于〔孟子〕,亦属曾子、子思一系;故朱子以〔大学〕(曾子着)、〔中庸〕(子思着),与〔论语〕、〔孟子〕合成四子书,由此可见其传承。 曾子年七十而卒,时为周考王五年,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从祀;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列为四配之第二位;元明以后,天下共尊曾子为「宗圣」。--作者:程运
法语Zengzi
网友释义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
读音:zēng,céng
[zēng]
[ zēng ]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祖父。曾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 céng ]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曾经。未曾。何曾。曾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读音:cān,shēn,cēn,sān
[shēn]
[ cān ]1. 加入在內:參加。參與。參政。參賽。參議。
2. 相間,夾雜:參雜。參半。
3. 檢驗,用其他有關材料來研究,考證某事物:參考。參照。參省(xǐng)(檢驗省察)。參看。參閱。參檢。
4. 探究,領悟:參悟。參透。參破。參禪。
5. 舊指下級進見上級:參見。參拜。
6. 彈劾,向皇帝告狀:參奏。參劾。參革。
[ shēn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參商(“參星”和“商星”,此出則彼沒,兩不相見;喻親友隔離不得相見或彼此對立不和睦)。參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參星酉時現於西方,辰星卯時出於東方;喻互不相關或勢不兩立)。
2. 中藥名:人參。黨參。
[ cēn ]1. 〔參差(cī)〕長短不齊,如“參參不齊”、“參參錯落”。
[ sān ]1. 古同“三”,三的大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