狨座
【拼音】:róng zuò
【注音】:ㄖㄨㄥˊㄗㄨㄛˋ
【结构】:狨(左右结构)座(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亦作“狨坐”。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借指重臣。狨座[róngzuò]⒈亦作“狨坐”。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借指重臣。
引证解释⒈亦作“狨坐”。⒉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引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一:“狨座,文臣两制,武臣节度使以上,许用……狨似大猴,生川中,其脊毛最长,色如黄金。取而缝之,数十片成一座,价直钱百千。”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黄相者。”《宋史·舆服志二》:“乾元九年,重修仪制:权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及学士、待制,经恩赐,许乘狨坐;三衙、节度使曾任执政官,亦如之。”⒊借指重臣。引宋刘克庄《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家家香火人人愿,要还他,庆元狨座,建炎蝉冕。”
网络解释狨座róngzuò
综合释义亦作“狨坐”。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一:“狨座,文臣两制,武臣节度使以上,许用……狨似大猴,生川中,其脊毛最长,色如黄金。取而缝之,数十片成一座,价直钱百千。”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黄相者。”《宋史·舆服志二》:“乾元九年,重修仪制:权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及学士、待制,经恩赐,许乘狨坐;三衙、节度使曾任执政官,亦如之。”借指重臣。宋刘克庄《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家家香火人人愿,要还他,庆元狨座,建炎蝉冕。”
网友释义环渤海公路起点初步设想位于滨州无棣,终点位于烟台莱州,贯穿山东省“一体两翼”整个北翼的大部分地区,路线全长200多公里。
汉语大词典亦作“狨坐”。(1).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一:“狨座,文臣两制,武臣节度使以上,许用……狨似大猴,生川中,其脊毛最长,色如黄金。取而缝之,数十片成一座,价直钱百千。”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砖狙击黄相者。”《宋史·舆服志二》:“乾元九年,重修仪制:权侍郎、太中大夫以上及学士、待制,经恩赐,许乘狨坐;三衙、节度使曾任执政官,亦如之。”(2).借指重臣。宋刘克庄《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家家香火人人愿,要还他,庆元狨座,建炎蝉冕。”
其他释义1.亦作'狨坐'。2.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3.借指重臣。
读音:róng
[róng]
(名)古书指金丝猴。
读音:zuò
[zuò]
(1)(名)(~儿)坐位:~次|~位|满~|十个~儿。
(2)(名)(~儿)放在器物底下垫着的东西:茶碗~儿|石碑~儿。
(3)(名)星座:织女~|天琴~。
(4)(量)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山|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