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
【拼音】:bái mù
【注音】:ㄅㄞˊㄇㄨˋ
【结构】:白(独体结构)木(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树木名。不加涂饰的木材。白木[báimù]⒈树木名。⒉不加涂饰的木材。
引证解释⒈树木名。引《山海经·大荒西经》:“白木、琅玕。”郭璞注:“树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北周庾信《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⒉不加涂饰的木材。引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二:“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託子以为命。”
网络解释白木(湖南新田籍当代诗人)白木,男,原名蒋学军,1983年(癸亥年)出生于湖南新田。曾游历全国,96写诗至今。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齐鲁晚报、春城早报发表诗歌数篇。常把酒话诗,醉意文章。人称是当代太白。另有白木——记者、编辑、翻译。白木——中药
综合释义树木名。《山海经·大荒西经》:“白木、琅玕。”郭璞注:“树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北周庾信《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不加涂饰的木材。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二:“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託子以为命。”白木[báimù]
汉语大词典(1).树木名。《山海经·大荒西经》:“白木、琅玕。”郭璞注:“树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北周庾信《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2).不加涂饰的木材。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二:“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其他释义1.树木名。2.不加涂饰的木材。
1.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扁豆粥等,或食用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2.包皮过多,包皮过旧,包皮过硬,包皮过老,包皮过脆,包皮过厚,包皮过涩,包皮过糙……弓尘白木。
3.花儿懂得春雨的无私,火焰明白木柴的奉献,月儿理解阳光的慷慨,而我最能体会母亲的付出。这么多年,您辛苦了。母亲节祝你节日快乐,永远年轻!
4.这种药叫做伽楠香,别名奇南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含有多量树脂的木材。
5.药膳受中医影响,民间有漏芦花炖肉以催乳,白木槿花蒸吃以明目,白胭脂花。
6.研究了核桃蛋白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水解物的抑菌性能。
7.鸾漂凤泊白木舟,无咎无誉荡涤柔。
8.腊月初八临,腊八粥送到:如意大红枣,清新白莲子,剔透白木耳,温情相思豆,温暖香栗子,健康长生果。熬出腊八粥,甜蜜浓香送。腊八节快乐!
9.将黑木耳白木耳发开洗净,猪脑洗净同置锅中,加鸡清汤适量,文火炖至烂熟后,加入食盐、味精、料酒、椒粉等调味,再煮一二沸服食。
10.清水下锅,加入入苹果和白木耳,以中火煮三十分钟,再加入冰糖,完成。
读音:bái
[bái]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读音:mù
[mù]
(1)(名)树木:伐~|果~。
(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
(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
(4)(名)棺材:棺~|行将就~。
(5)(Mù)姓。
(6)(形)质朴:~讷。
(7)(形)麻木: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