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
【拼音】:gǔ dào
【注音】:ㄍㄨˇㄉㄠˋ
【结构】:古(上下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简体】:古道
【繁体】:古道
词语解释古道gǔdào。(1)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2)古朴。(3)古旧的路径。古道[gǔdào]⒈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例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难,亦无党也。——汉·桓宽《盐铁论·殊路》英ancientrulesandmethods;⒉古朴。例古道热肠。忠厚古道。英simpleandunsophisticated;⒊古旧的路径。例踏上石子铺的古道。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唐·李白《忆秦娥》英oldroad;
基础解释1.传统的正道。2.古朴。3.古代学术、政治等的道理、方法。4.古旧的路径。5.戏台上通往后台的左右门。
引证解释⒈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引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説》以貽之。”宋文天祥《正气歌》:“风簷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国朝八旗妇女皆不裹足,古道犹存,其风足尚。”⒉古老的道路。引唐杜甫《田舍》诗:“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明高濂《玉簪记·追别》:“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清方文《留别吴锦雯》诗:“古道江云厚,愁心浦月迟。”
网络解释古道(汉语词汇)古道,汉语词汇。
释义古旧的道路。
综合释义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説》以貽之。”宋文天祥《正气歌》:“风簷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国朝八旗妇女皆不裹足,古道犹存,其风足尚。”古老的道路。唐杜甫《田舍》诗:“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明高濂《玉簪记·追别》:“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清方文《留别吴锦雯》诗:“古道江云厚,愁心浦月迟。”
网友释义古道,古旧的道路。《古道歇棚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载敬堂集》)也指源于古代的信实淳厚的道德风尚,民间百工之事。另有人名革命先烈古道。
汉语大词典(1).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汉桓宽《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宋文天祥《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国朝八旗妇女皆不裹足,古道犹存,其风足尚。”(2).古老的道路。唐杜甫《田舍》诗:“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明高濂《玉簪记·追别》:“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清方文《留别吴锦雯》诗:“古道江云厚,愁心浦月迟。”
国语辞典古代淳朴厚道的风俗习惯。后称守正不阿的人为「古道」,如:「他遍读古书,并钻研古道。」古道[gǔdào]⒈古代淳朴厚道的风俗习惯。后称守正不阿的人为「古道」。引宋·文天祥〈正气歌〉:「风簷展书读,古道照颜色。」⒉古代学术、政治等的道理、方法。例如:「他遍读古书,并钻研古道。」⒊古旧的道路。引《三国演义·第九九回》:「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⒋戏台上通往后台的左右门。英语ancientroad,preceptsoftheantiquity法语ancienneroute
辞典修订版古代淳朴厚道的风俗习惯。后称守正不阿的人为「古道」。宋.文天祥〈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古代学术、政治等的道理、方法,如:「他遍读古书,并钻研古道。」古旧的道路。《三国演义.第九九回》:「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戏台上通往后台的左右门。也称为「古门道」。
辞典简编版古人淳朴而厚道的习性。 【造句】古道热肠古代之道。泛指古代学术、政治等的道理或时代风尚。 【造句】他喜欢阅读古书,钻研古道。古旧的道路。 【造句】八通关古道是清代由东部通往西部的重要道路。
英语trackwayATHRconsiderate and warmheartedwarm-hearted and compassionate
其他释义1.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2.古老的道路。
1.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
2.卡斯顿先生是位古道热肠、极其和蔼的绅士。
3.如果你觉得哀痛古道热肠匆匆变冷。
4.事实上,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话本小说、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对民众意识所起到的浸润奠基作用,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
5.这条路去那条路来,青山叠叠绿水融融,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海,智如周瑜,勇如项羽,乌江赤壁总成空,请子且坐片刻,听两句说古道今,得安闲处且安闲。
6.老石板,带着茶马古道的气氛,而茶马互市依旧盛行,走过转角楼,在一条溪流边的水景长廊上,我听见音乐主题餐厅的歌台上,一个吉他少年弹唱着苍凉的声音,在这安静的。
7.礼州历史悠久,曾七朝设县郡,五代置州所,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等光辉史迹,为南丝绸之路牦牛古道驿站。
8.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去一云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9.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10.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读音:gǔ
[gǔ]
(1)(名)古代(跟‘今’相对):太~|厚今薄~。
(2)(形)经历多年的:~画|这座庙~得很。
(3)(名)古体诗:五~|七~。
(4)(Gǔ)姓。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