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行书
【拼音】:bā háng shū
【注音】:ㄅㄚㄏㄤˊㄕㄨ
【结构】:八(独体结构)行(左右结构)书(独体结构)
【简体】:八行书
【繁体】:八行書
词语解释八行书bāhángshū。(1)旧式信笺每页八行,因此代称信件。八行书[bāhángshū]⒈旧式信笺每页八行,因此代称信件。例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温庭筠《酒泉子》英eight-columnletterofrecommendationforpost;
基础解释旧时信纸大多用红线直分为八行,故称书信为八行书。行(háng)。旧式信笺每页八行,因此代称信件。
引证解释⒈书信。参见“八行”。引《文苑英华》卷二一四引北齐邢邵《齐韦道逊晚春宴》诗:“谁能千里外,独寄八行书?”唐李冶《寄校书七兄》诗:“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宋梅尧臣《送辛都官知鄂州》诗:“愿君访旧跡,因报八行书。”
网络解释八行书(安妮宝贝所著书籍)八行书,安妮宝贝等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书籍由若干短篇散文或小说构成,均出自当今名家或新秀之手。
综合释义书信。《文苑英华》卷二一四引北齐邢邵《齐韦道逊晚春宴》诗:“谁能千里外,独寄八行书?”唐李冶《寄校书七兄》诗:“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宋梅尧臣《送辛都官知鄂州》诗:“愿君访旧跡,因报八行书。”参见“八行”。
汉语大词典书信。《文苑英华》卷二一四引北齐邢邵《齐韦道逊晚春宴》诗:“谁能千里外,独寄八行书?”唐李冶《寄校书七兄》诗:“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宋梅尧臣《送辛都官知鄂州》诗:“愿君访旧迹,因报八行书。”参见“八行”。
国语辞典每页八行的信纸。后指社交场合中较正式或有关人情荐介时所写的书信。八行书[bāhángshū]⒈每页八行的信纸。后指社交场合中较正式或有关人情荐介时所写的书信。引唐·李冶〈寄校书七兄〉诗:「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辞典修订版每页八行的信纸。后指社交场合中较正式或有关人情荐介时所写的书信。唐.李冶〈寄校书七兄〉诗:「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其他释义1.书信。
1.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2.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谁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3.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4.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5.七弦琴无心谈,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江水望眼欲穿。
6.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7.一见钟情,二地相悬,三生有幸,四季无缘,五内俱焚,六根不净,七根琴弦,八行书信,九扣连环,十里长亭,百般思念,千种风情,万般无奈,十万猴急。
8.一别之后,二地相悬,是说三四月,有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9.一别之后,两地相思,都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
10.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读音:bā
[bā]
(1)数目字:~成|~股|~卦。
(2)不定数;表示多:~面玲珑。
读音:háng,xíng
[háng]
[ há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xíng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