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辑
【拼音】:zuǎn jí
【注音】:ㄗㄨㄢˇㄐ一ˊ
【结构】:纂(上中下结构)辑(左右结构)
【繁体】:纂輯
词语解释编辑。纂辑[zuǎnjí]⒈编辑。
引证解释⒈编集。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东京之季,纂辑无闻;魏晋之间,採摭未备。”清顾炎武《<音学五书>后序》:“余纂辑此书三十餘年,所过山川亭鄣,无日不以自随,凡五易稾而手书者三矣。”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康熙壬午江南试官》:“近时所行官司掌故之书……或补缀前人成编,或创始纂辑,或后来增补,而其中缺漏譌误,均所不免。”刘师培《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如《典论》之属,严氏皆逐条纂辑。”
网络解释纂辑纂辑(纂辑),拼音是zuǎnjí,注音是ㄗㄨㄢˇㄐㄧˊ,编集的含义。
综合释义编集。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东京之季,纂辑无闻;魏晋之间,採摭未备。”清顾炎武《<音学五书>后序》:“余纂辑此书三十餘年,所过山川亭鄣,无日不以自随,凡五易稾而手书者三矣。”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康熙壬午江南试官》:“近时所行官司掌故之书……或补缀前人成编,或创始纂辑,或后来增补,而其中缺漏譌误,均所不免。”刘师培《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如《典论》之属,严氏皆逐条纂辑。”
网友释义纂辑(纂辑),拼音是zuǎnjí,注音是ㄗㄨㄢˇㄐㄧˊ,编集的含义。
汉语大词典编集。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东京之季,纂辑无闻;魏晋之间,采摭未备。”清顾炎武《〈音学五书〉后序》:“余纂辑此书三十馀年,所过山川亭鄣,无日不以自随,凡五易稿而手书者三矣。”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康熙壬午江南试官》:“近时所行官司掌故之书……或补缀前人成编,或创始纂辑,或后来增补,而其中缺漏讹误,均所不免。”刘师培《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如《典论》之属,严氏皆逐条纂辑。”
其他释义1.编辑。
1.所纂辑《骨董琐记》、《骨董续记》、《骨董三记》涉及金石、书画、陶瓷、雕绣,其中记明清两代朝章国故、遗闻轶事,尤为详备。
2.一是学术性专著,二是诗文集,三是读书笔记,四是文献史料的纂辑,五是古代文献的校订、注释、评述等等。
3.此《唐六典》一书,系唐玄宗时,大体依唐代现行法规而纂辑,可说是当时的具体事实与现行制度,与本之理想和希望者不同。
4.成,无逾数年,今熹庙七载,书不过八十余卷,翰林有起居之职,六曹有章奏之抄,内阁有票拟之籍,纂辑磨对,企待九年,何徇何疑,坐成废阁,此固非一改一事之偷惰。
5.武夷山人徐表然德望甫纂辑,邑人孙世昌登云甫劂梓。
6.天子新祚……纂辑《中鉴录》三册寄麟阳世丈。
读音:zuǎn
[zuǎn]
(1)(名)〈书〉编辑;编纂:~辑|~修|编~。
(2)(名)〈方〉(~儿)妇女梳在头后边的发髻。
读音:jí
[jí]
1. 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编书:辑录。辑要。辑逸。编辑。纂辑。
2. 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书刊:丛书第一辑。
3. 和,和睦:辑睦。
4. 敛,拖着不便脱落。
5. 古同“缉”,连缀。
6. 古代称协调驾车的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