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
【拼音】:wǔ jiā pí
【注音】:ㄨˇㄐ一ㄚㄆ一ˊ
【结构】:五(独体结构)加(左右结构)皮(半包围结构)
【简体】:五加皮
【繁体】:五加皮
词语解释1.中药名。五加的根皮和茎皮,阴干后制成。性温味辛,祛风湿,壮筋骨。参见'五加'。2.酒名。用五加浸制而成。能去风湿,壮筋骨。以天津出产者最有名。
基础解释中药名。五加的根皮和茎皮,阴干后制成。性温味辛,祛风湿,壮筋骨。参见/'五加/'。酒名。用五加浸制而成。能去风湿,壮筋骨。以天津出产者最有名。
引证解释⒈中药名。五加的根皮和茎皮,阴干后制成。性温味辛,祛风湿,壮筋骨。参见“五加”。⒉酒名。用五加浸制而成。能去风湿,壮筋骨。以天津出产者最有名。
网络解释五加皮(中药)五加皮,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rgracilistμ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综合释义中药名。五加的根皮和茎皮,阴干后制成。性温味辛,祛风湿,壮筋骨。参见“五加”。酒名。用五加浸制而成。能去风湿,壮筋骨。以天津出产者最有名。
汉语大词典(1).中药名。五加的根皮和茎皮,阴干后制成。性温味辛,祛风湿,壮筋骨。参见“五加”。(2).酒名。用五加浸制而成。能去风湿,壮筋骨。以天津出产者最有名。
国语辞典五加的根皮所制成的酒。药性辛温无毒,有袪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可治疝气、腹病及阴痿。
1.臭鳜鱼、五加皮炒蛋、紫菜花烧肉、土鸡,还有特色的腊八豆腐、宏村毛豆腐、“蟹壳黄”烧饼、乌饭、黔县香菇。
2.本文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探讨中药五加皮的体内抗诱变作用。
3.恩,谢谢华叔了,你帮我拿些太阳花、五加皮、五灵脂、五味子、五指柑、五倍子、五眼果、五敛子、扎蓬果、支柱蓼。
4.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5.大花铁线莲和野猕猴桃的花躲在枝叶间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甜香,甚至平时难得一见的五加皮、四叶参、天南星等也时时探出头来,呈现在游客面前。
6.目的:探讨五加皮酒的抗疲劳作用。
7.五加皮,俗称倒跑牛,又名五爪子,崇信境内阴湿山区天然次生林中随处可见。
8.五加皮提取物经口投入荷瘤小鼠后,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小鼠好,肿瘤生长缓慢,生存期延长。
9.按此看五加皮饮片图。
10.透骨草12克,红花、白芷、伸筋草各6克,五加皮、川芎、海桐皮、鸡血藤、赤芍各9克。
读音:wǔ
[wǔ]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读音:jiā
[jiā]
(1)(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2)(动)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大|~强|~快|~速|~多|~急。
(3)(动)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符号|~注解。
(4)(动)加以:不~考虑|严~管束。
(5)(动)(Jiā)姓。
读音:pí
[pí]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