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羁縻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羁縻

羁縻

【拼音】:jī mí

【注音】:ㄐ一ㄇ一ˊ

【结构】:羁(上下结构)縻(半包围结构)

【简体】:羁縻

【繁体】:羈縻

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羁靡”。亦作“羇縻”。系联。束缚;控制。拘禁。指羁縻州。笼络;怀柔。亦作:羁靡羇縻羁縻[jīmí]⒈亦作“羁靡”。亦作“羇縻”。系联。束缚;控制。拘禁。指羁縻州。笼络;怀柔。亦作:羁靡羇縻。

基础解释笼络牵制(旧多指笼络牵制藩属)。縻(mí)。

引证解释⒈亦作“羈靡”。亦作“羇縻”。⒉系联。引《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羈縻不絶,几遇其真。”颜师古注:“羈縻,繫联之意。马络头曰羈也。牛靷曰縻。”⒊笼络;怀柔。引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羈縻勿絶而已。”《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羈靡不絶。”《旧唐书·徐坚传》:“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羈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蒙古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羈縻外藩。”清龚自珍《对策》:“臣考三代之于荒服,羇縻之而已。”⒋束缚;控制。引三国蜀诸葛亮《答法正书》:“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唐高适《奉和鹘赋》:“嗟日月之云迈,犹羈縻而见婴。”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备。羈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⒌拘禁。引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羈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清李渔《蜃中楼·授诀》:“朕见他是个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羈縻在洞庭东海之间。”⒍指羁縻州。参见“羈縻州”。引唐皮日休《忧赋》:“是以先王谓之荒服,后嗣谓之羈縻。”宋欧阳修《<五代职方考>序》:“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羈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

网络解释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唐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

综合释义亦作“羈靡”。亦作“羇縻”。系联。《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羈縻不絶,几遇其真。”颜师古注:“羈縻,繫联之意。马络头曰羈也。牛靷曰縻。”笼络;怀柔。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羈縻勿絶而已。”《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羈靡不絶。”《旧唐书·徐坚传》:“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羈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蒙古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羈縻外藩。”清龚自珍《对策》:“臣考三代之于荒服,羇縻之而已。”束缚;控制。三国蜀诸葛亮《答法正书》:“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唐高适《奉和鹘赋》:“嗟日月之云迈,犹羈縻而见婴。”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备。羈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拘禁。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羈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清李渔《蜃中楼·授诀》:“朕见他是个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羈縻在洞庭东海之间。”指羁縻州。唐皮日休《忧赋》:“是以先王谓之荒服,后嗣谓之羈縻。”宋欧阳修《<五代职方考>序》:“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羈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参见“羈縻州”。

网友释义【词目】羁縻【拼音】jīmí【释义】《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唐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

汉语大词典亦作“羁靡”。亦作“羁縻”。(1).系联。《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羁縻不绝,几遇其真。”颜师古注:“羁縻,系联之意。马络头曰羁也。牛靷曰縻。”(2).笼络;怀柔。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旧唐书·徐坚传》:“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羁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蒙古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羁縻外藩。”清龚自珍《对策》:“臣考三代之于荒服,羁縻之而已。”(3).束缚;控制。三国蜀诸葛亮《答法正书》:“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唐高适《奉和鹘赋》:“嗟日月之云迈,犹羁縻而见婴。”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二》:“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备。羁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4).拘禁。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清李渔《蜃中楼·授诀》:“朕见他是个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羁縻在洞庭东海之间。”(5).指羁縻州。唐皮日休《忧赋》:“是以先王谓之荒服,后嗣谓之羁縻。”宋欧阳修《〈五代职方考〉序》:“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参见“羁縻州”。

国语辞典縻,系牛的绳索。羁縻引申为牵制、维系。羁縻[jīmí]⒈縻,系牛的绳索。羁縻引申为牵制、维系。引《史记·卷二五·律书》:「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汉书·卷六一·张骞传》:「大宛以西皆自恃远,尚骄恣,未可诎以礼羁縻而使也。」近笼络反放纵斥逐

辞典修订版縻,系牛的绳索。羁縻引申为牵制、维系。《史记.卷二五.律书》:「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汉书.卷六一.张骞传》:「大宛以西皆自恃远,尚骄恣,未可诎以礼羁縻而使也。」

高级汉语词典拖延;笼络;缠住

其他释义〈书〉①笼络(藩属等)。②羁留。

羁縻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笼络

反义词 放纵 斥逐 拘谨 收敛 抑制 约束

羁縻造句更多 >>

1.唐代的渤海国,是唐代羁縻州中的一员。

2.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羁縻号为之大将军督五省者陆达,检其所部实只十而又二,敕封涞源县衙捕快,钦此。

3.他指出,权衡势之顺逆,事之缓急,清廷应当“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采取“外敦信睦,而内示羁縻”之方针。

4.而汉武帝的求贤诏则把卓绝超群的人才比喻为不愿接受羁縻的骏马,“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5.流浪所以如此浪漫和令人向往,是因为只有少数人可以承担它的代价。它是一种高贵甚至残酷的享受,冷冷地高高地嘲弄着羁縻于物欲的凡夫俗子。

6.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7.移民过去,还有就是唐代在那些地区直接或间接地有效控制,如安西都护府、羁縻州、羁縻都督府的机构,都是。

8.亚历山大大帝才二十岁就继承父亲的马其顿王国,希腊一些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羁縻、恢复独立的好机会。

9.姚州都督府东部滇池秦臧地区是唐朝西南边疆战略要地,所置十二羁縻州的具体地望至今多不清楚。

10.到了元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朝廷改羁縻州郡制为土司制,“以夷治夷”。

字义分解

读音:jī

[jī]

(1)(名)马笼头。

(2)(动)拘束。

(3)(动)停留;使停留。

读音:mí

[mí]

(1)(动)拴;捆。

(2)(名)牛缰绳。

羁縻相关成语

羁縻相关词语

关于羁縻的诗词更多 >>

上一个:钓鱼矶

下一个:羁旅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