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
【拼音】:chéng jì
【注音】:ㄔㄥˊㄐ一ˋ
【词性】:动词。
【结构】:承(独体结构)继(左右结构)
【简体】:承继
【繁体】:承繼
词语解释承继chéngjì。(1)承袭;承接。
基础解释(动)①给没有儿子的伯父叔父等做儿子。②把兄弟等的儿子收做自己的儿子。③继承:~遗产。
引证解释⒈继承。引《孟子·万章上》:“启贤,能承继禹之道。”《后汉书·百官志序》:“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晋书·贺循传》:“殷之盘庚,不序阳甲,汉之光武,不继成帝,别立庙寝,使臣下祭之,此前代之明典,而承继之著义也。”⒉过继。引《再生缘》卷十一:“尔巴不得承继他么,这也难为尔欢喜,有郡主做女儿了,岂不荣耀光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因为没有孩子,要想把你叔叔那个小的承继过来。”
网络解释承继承继,拼音chéngjì,出自《孟子·万章上》。
综合释义继承。《孟子·万章上》:“启贤,能承继禹之道。”《后汉书·百官志序》:“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晋书·贺循传》:“殷之盘庚,不序阳甲,汉之光武,不继成帝,别立庙寝,使臣下祭之,此前代之明典,而承继之著义也。”过继。《再生缘》卷十一:“尔巴不得承继他么,这也难为尔欢喜,有郡主做女儿了,岂不荣耀光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因为没有孩子,要想把你叔叔那个小的承继过来。”
网友释义承继,拼音chéngjì,出自《孟子·万章上》。
汉语大词典(1).继承。《孟子·万章上》:“启贤,能承继禹之道。”《后汉书·百官志序》:“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晋书·贺循传》:“殷之盘庚,不序阳甲,汉之光武,不继成帝,别立庙寝,使臣下祭之,此前代之明典,而承继之著义也。”(2).过继。《再生缘》卷十一:“尔巴不得承继他么,这也难为尔欢喜,有郡主做女儿了,岂不荣耀光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因为没有孩子,要想把你叔叔那个小的承继过来。”
国语辞典继续、延续,如:「承继香火」。
辞典修订版继续、延续,如:「承继香火」。《孟子.万章上》:「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过继。《儒林外史.第六回》:「我家二相公,明日过来承继了,是你们的新主人。」《老残游记.第一五回》:「魏家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却承继了一个远房侄儿在家,管理一切事务。」 人死后财产、权利或地位之移转给他人的手续。
辞典简编版继承、延续。 【造句】承继香火、承继祖产
法语adopter、prendre un héritier、hériter de、succéder à、recueillir une succession
其他释义①继承:承继父业|启贤,能承继禹之道。②过继:给无子的叔、伯做儿子。
1.镇江火星庙与唐代润州火祆庙之间具有历史承继关系。
2.而且,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有第二季承继第一季的味道,避免了单调,有连续感。
3.刘心武红学研究之误,与其承继周汝昌以“曹贾合一”为体系的学术观点,不加区别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4.陛下乃是穆宗皇帝之孙,贤明爱人,被臣民拥立承继大统,乃是顺应民意之举。
5.控告人是受赠与者,而不是承继大房遗产的人。
6.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兄今日空手而归,正触其怒。
7.她所拥有一切,均来自她的工作,大人给她承继的资产,不过作傍身用,为任何人与事牺牲或影响工作,都是愚不可及。
8.社会经济和国力发展臻于极盛的时期,它承继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治绩,使唐朝的国势发展到巅峰。
9.因着信德,衪定了世界的罪,且成了由信德得正义的承继者。
10.那孩子本来身体单弱,后来生百日咳和出痧子死了,这样一来,罗登就成了女王的克劳莱的承继人。
读音:chéng
[chéng]
(1)(动)托着;接着:~尘。
(2)(动)承担;担当。~办|~包|~印。
(3)(动)客套话;承蒙:昨~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4)(动)继续;接续:继~|~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
(5)(动)姓。
读音:jì
[jì]
(1)(动)继续;接续。~任|中~线|前赴后~。
(2)(动)继而:初感头晕;~又吐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