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
【拼音】:jiǔ xī
【简体】:九锡
【繁体】:九錫
词语解释⒈ 九锡[jiǔcì]⒈
基础解释古代天子优礼大臣,所赐与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秬鬯等九种物品。
引证解释⒈ 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引:《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汉何休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賁,七曰宫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宋林逋《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明杨珽《龙膏记·宠赐》:“羣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⒉ 魏晋六朝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王莽谋汉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诗中“九锡”是指九锡文。引:唐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新五代史·孔循传》:“太祖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清赵翼《五人墓》:“纵撰九锡盗神器,中外臣僚孰枝梧。”⒈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引《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汉何休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賁,七曰宫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宋林逋《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明杨珽《龙膏记·宠赐》:“羣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⒉魏晋六朝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王莽谋汉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诗中“九锡”是指九锡文。引唐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新五代史·孔循传》:“太祖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清赵翼《五人墓》:“纵撰九锡盗神器,中外臣僚孰枝梧。”
综合释义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汉何休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賁,七曰宫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宋林逋《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明杨珽《龙膏记·宠赐》:“羣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魏晋六朝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王莽谋汉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唐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新五代史·孔循传》:“太祖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清赵翼《五人墓》:“纵撰九锡盗神器,中外臣僚孰枝梧。”诗中“九锡”是指九锡文。
汉语大词典(1).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汉何休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宫矢,八曰鈇钺,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宋林逋《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明杨珽《龙膏记·宠赐》:“群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2).魏晋六朝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王莽谋汉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唐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三吴裂婺女,九锡狱孤儿。”《新五代史·孔循传》:“太祖曰:‘我不由九锡作天子可乎?’”清赵翼《五人墓》:“纵撰九锡盗神器,中外臣僚孰枝梧。”诗中“九锡”是指九锡文。
国语辞典⒈ 古代天子优礼大臣,所赐与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钺、秬鬯等九种物品。引:《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我为一朝臣宰,礼绝百寮,恩加九锡,封祖荫孙,富贵已极。」九锡[jiǔxí]⒈古代天子优礼大臣,所赐与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钺、秬鬯等九种物品。引《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我为一朝臣宰,礼绝百寮,恩加九锡,封祖荫孙,富贵已极。」
辞典修订版古代天子优礼大臣,所赐与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鈇钺、秬鬯等九种物品。《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我为一朝臣宰,礼绝百寮,恩加九锡,封祖荫孙,富贵已极。」
其他释义1.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2.魏晋六朝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率皆袭王莽谋汉先邀九锡故事,后以九锡为权臣篡位先声。
1.自王莽始,权臣易代,夺取帝位,必先封王,加九锡,然后再龙袍加身,登上九五。
2.原来此次召唤的不是别人,正是三国中三巨头之一,曹魏国的奠基人,叱咤风云的曹孟德,加过九锡的魏王曹操。
3.而汉室宗亲刘备在曹魏篡位之后称帝续炎汉大统,改年号章武,孙权降魏受九锡,但后称帝,国号吴。
4.此时唐玄奘已是站了起来,身穿锦襴袈裟,手握九锡禅杖,遥指长安城!话音刚落,悟空便操纵着筋斗云将师徒五人带到了东城门下护城河边。
5.秋七月戊戌,诏赠王假黄钺、使持节、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齐王玺绂,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轻车介士,兼备九锡之礼,谥曰献武王。
6.曹操,世之奸雄!如今更是自封魏王,加九锡,气焰一时无两,父王不得已之下只好进位汉中王,以期兴高祖之事,与曹操抗衡!
7.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
8.手持九锡禅杖一身白袍俊逸非凡的弱冠男子,看着坐在龙椅上的女王流露出一丝令人面红耳热的迷人笑容。
9.五月,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割冀州的河东、魏郡等十郡以为魏国封地。
10.随着声望急剧上升,他由安汉公而宰衡而加九锡而“假皇帝”,最终篡汉成了真皇帝。
读音:jiǔ
[jiǔ]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读音:xī
[xī]
(1)(名)一种金属。
(2)(动)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