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
【拼音】:yī èr jiǔ yùn dòng
词语解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国民党政府军警镇压。随后,天津、上海、武汉等地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各地爱国人士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一二九运动[yīèrjiǔyùndòng]⒈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
基础解释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
引证解释⒈ 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⒈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进一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各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达到新的高潮。
1.一二.九运动是在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2.正是由于司徒雷登对学生运动一贯持支持态度,使得燕京大学的学生成为反日运动的主力军,燕京大学成为一二九运动的策源地。[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26972/一二九运动造句]
3.正是由于司徒雷登对学生运动一贯持支持态度,使得燕京大学的学生成为反日运动的主力军,燕京大学成为一二九运动的策源地。【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èr
[èr]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读音:jiǔ
[jiǔ]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读音:yùn
[yùn]
(1)(动)运动。
(2)(动)搬运;运输。
(3)(动)运用。
(4)(Yùn)姓。
读音:dòng
[dòng]
(1)(动)改变原来位置或状态:搬~。
(2)(名)动作:一举一~。
(3)(动)使用:~脑筋。
(4)(动)感情起反应:~人。
(5)(动)开始做:~工。
(6)(副)动不动;常常:观众~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