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牴戏
【拼音】:jué dǐ xì
【结构】:角(上下结构)牴(左右结构)戏(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见“角抵戏”。
基础解释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
综合释义汉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包括角力﹑扛鼎等杂技﹑幻术和装扮人物﹑动物的乐舞表演等。
汉语大词典见“角抵戏”。《汉语大词典》:角抵戏(角抵戏,角牴戏,角抵戏) 拼音:juédǐxì汉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包括角力、扛鼎等杂技、幻术和装扮人物、动物的乐舞表演等。《汉书·武帝纪》:“﹝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颜师古注:“应劭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曰:‘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巴俞戏、鱼龙蔓延之属也。’……抵者,当也。非谓抵触。文说是也。”《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三年》引作“角牴戏”。《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汉纪》云:武帝元封三年作角抵戏,以享外国朝献者,而三百里内皆观之。此角抵乃角胜也,盖始于戴角,遂有是名耳。”清俞蛟《梦厂杂著·临清寇略》:“﹝乌三娘﹞其夫某,能为角抵戏,俗所称走马卖械者也。”
读音:jiǎo,jué
[jué]
[ jiǎo ]1.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鹿角。犄角。角质。
2. 形状像角的:菱角。皂角。
3.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于地名):成山角(在中国山东省)。
4. 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直角。角度。角钢。角尺。
5. 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角落。
6. 额骨(俗称“额角”)。
7. 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两侧束发为髻(亦称“总角”)。
8.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画角。号角。
9. 古代量器,酒的计量单位:“先取两角酒来”。
10. 中国货币单位。
1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2. 量词。
[ jué ]1. 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2. 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名角。
3. 较量,竞争:角力。角斗。角逐。
4.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
5. 姓。
读音:xì,hū
[xì]
[ xì ]1.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2.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3.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 hū ]1. 〔於(wū)戏〕同“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