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簧
【拼音】:shēng huáng
【注音】:ㄕㄥㄏㄨㄤˊ
【结构】:笙(上下结构)簧(上下结构)
【简体】:笙簧
【繁体】:笙簧
词语解释1.指笙。簧,笙中之簧片。2.指笙的乐音。笙簧[shēnghuáng]⒈指笙。簧,笙中之簧片。⒉指笙的乐音。
引证解释⒈指笙。簧,笙中之簧片。引《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媧之笙簧。”郑玄注:“笙簧,笙中之簧也……女媧作笙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登(孙登)上峯,行且啸,如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宋张子野《木兰花》词:“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明杨珽《龙膏记·宠赐》:“听鸟语笙簧叠奏,看瑶阶绣茵初长。”⒉指笙的乐音。引张素《初至江南》诗:“山村隐图画,鸟语替笙簧。”
网络解释笙簧笙簧,汉语词汇。
释义1、指笙。簧,笙中之簧片。2、指笙的乐音。
综合释义指笙。簧,笙中之簧片。《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媧之笙簧。”郑玄注:“笙簧,笙中之簧也……女媧作笙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登(孙登)上峯,行且啸,如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宋张子野《木兰花》词:“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明杨珽《龙膏记·宠赐》:“听鸟语笙簧叠奏,看瑶阶绣茵初长。”指笙的乐音。张素《初至江南》诗:“山村隐图画,鸟语替笙簧。”
网友释义(1).指笙。簧,笙中之簧片。《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郑玄注:“笙簧,笙中之簧也……女娲作笙簧。”」《佛祖历代通载》卷2:「女娲氏(姓风,伏羲之妹。能变化万物也)造笙簧(长四尺。列管匏中施簧。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竿三十七。簧长四尺二寸。用竹为之。形状参差如鸟羽)
汉语大词典(1).指笙。簧,笙中之簧片。《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郑玄注:“笙簧,笙中之簧也……女娲作笙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登(孙登)上峰,行且啸,如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宋张子野《木兰花》词:“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明杨珽《龙膏记·宠赐》:“听鸟语笙簧叠奏,看瑶阶绣茵初长。”(2).指笙的乐音。张素《初至江南》诗:“山村隐图画,鸟语替笙簧。”
国语辞典笙中的簧,为笙的组成部分。由铜制成,气流通过时可使之振动发音。笙簧[shēnghuáng]⒈笙中的簧,为笙的组成部分。由铜制成,气流通过时可使之振动发音。英语reedsofapanpipe
其他释义1.指笙。簧﹐笙中之簧片。2.指笙的乐音。
1.几十个吹鼓手围着两张八仙桌,桌上酒菜、汤饼齐全,唢呐笙簧聒耳欲聋,吹的却是《小寡妇上坟》。
2.允教放下帘栊,笙簧缭绕,簇捧貂蝉,舞于帘外。
3.看着虚空之中,伴随着十三道强大的威势散出,忽而满耳笙簧,忽而触目花芳,忽而舌有甘味,忽而鼻闻异香,情思舒畅,意气洋洋……
4.这里是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断鳌立极、耕稼畜牲,制作笙簧、通婚立仪的地方。
5.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6.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李清照
7.女娲氏,风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8.女娲出生于成纪,亦姓风,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羲立,号曰女胥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远。
9.楼台珠翠,女乐笙簧,珍馐异馔,异草奇花,景物风光,触目如昼。
10.“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
读音:shēng
[shēng]
(名)管乐器名;用若干根长短不同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
读音:huáng
[huáng]
1.乐器里用为振动发声的薄片:笙~。风琴~片。
2.器物上有弹力的机件:弹~。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