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钏
【拼音】:bì chuàn
【注音】:ㄅ一ˋㄔㄨㄢˋ
【结构】:臂(上下结构)钏(左右结构)
【简体】:臂钏
【繁体】:臂釧
词语解释手镯。臂钏[bìchuàn]⒈手镯。
引证解释⒈手镯。引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项瓔。”前蜀牛峤《女冠子》词:“额黄侵腻髮,臂釧透红纱。”
网络解释臂钏臂钏,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特别适合于上臂滚圆修长的女性,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西汉以后,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很多,有自由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
综合释义手镯。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项瓔。”前蜀牛峤《女冠子》词:“额黄侵腻髮,臂釧透红纱。”臂钏[bìchuàn]古代妇女的臂饰,戴于手臂之上。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唐.牛峤〈女冠子.锦江烟水〉词:「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也称为「跳脱」。
汉语大词典手镯。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前蜀牛峤《女冠子》词:“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
国语辞典古代妇女的臂饰,戴于手臂之上。臂钏[bìchuàn]⒈古代妇女的臂饰,戴于手臂之上。引唐·元稹〈估客乐〉诗:「?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唐·牛峤〈女冠子·锦江烟水〉词:「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
辞典修订版古代妇女的臂饰,戴于手臂之上。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唐.牛峤〈女冠子.锦江烟水〉词:「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也称为「跳脱」。
其他释义1.手镯。
1.佛像的袈裟边缘以及右臂的臂钏上,装饰着一百多颗翡翠、玛瑙等宝石。
2.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3.不过,能够展示这些华丽装饰的人毕竟是少数,玉珥、手镯、臂钏、绿松石坠等则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
4.不仅头饰繁多,还戴项圈、臂钏、手镯等饰物,而且喜着质地较重、折页多的百褶裙。
5.造像衣裙、腰带及臂钏饰仅刻出大致轮廓,头冠装饰细节也没有进行雕琢。
6.双臂饰珍珠手镯和臂钏;足上佩带脚镯。
7.他曾经焚毁爱神、使诛灭钵利者的身体化为武器,以身体拱起的踏射为项链和臂钏,托起恒河。
8.云冈佩饰图案则包含了项链、胸花、璎珞、臂钏、腕钏等内容。
9.此外,考古工作者在调查中,还见到了民间人士收藏的部分碧村玉器,数量近百件,种类有璧、环、臂钏、琮、刀等。
10.手镯十分适合于穿长袖衣服的瘦长胳膊的女性佩戴,而对胳膊和手腕丰满的女性来说,特别适合戴臂钏,戴上臂钏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
读音:bì,bei
[bì]
[ bì ]1.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 bei ]1. 〔胳臂〕见“胳”。
读音:chuàn
[chuàn]
(名)镯子;妇女戴在手腕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