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不荒
【拼音】:lè ér bù huāng
【简体】:乐而不荒
【繁体】:樂而不荒
词语解释⒈ 同“乐而不淫”。
基础解释同/'乐而不淫/',虽然欢乐无比,却不流于邪思放荡。
引证解释⒈ 同“乐而不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餘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引: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匱,广而不宣。”杜预注:“节之以礼。”
综合释义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同“乐而不淫”。乐而不荒[lèérbùhuāng]虽然欢乐无比,却不流于荒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传:「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汉语大词典同“乐而不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馀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杜预注:“节之以礼。”
国语辞典⒈ 虽然欢乐无比,却不流于荒淫。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后汉书·卷六〇上·马融传》:「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辞典修订版虽然欢乐无比,却不流于荒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后汉书.卷六零上.马融传》:「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虽然欢乐无比,却不流于荒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传:「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宜。”杜预注:“节之以礼。”
其他释义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同“乐而不淫”。
近义词 乐而不淫
1.“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威而不猛”“恭而安”“贫无而不移”“富贵不骄”,等等,都是讲要把握一个度。
读音:lè,yuè,lào
[lè]
[ lè ]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乐了。
[ yuè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 lào ]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读音:ér
[ér]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huāng
[huāng]
1.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
2.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
3. 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
4.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
)(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荒颓。5. 严重缺乏,不够用:煤荒。
6.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荒信。荒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
7. 放纵,迷乱:荒淫。荒腆(沉湎于酒)。
8. 远,边远的地方:荒远。荒遐。八荒。
9.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10. 包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11.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荒子(毛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