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中
【拼音】:kāi zhōng
【注音】:ㄎㄞㄓㄨㄥ
【结构】:开(独体结构)中(独体结构)
【繁体】:開中
词语解释明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三年﹐初行于山西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五年废。开中[kāizhōng]⒈明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三年,初行于山西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五年废。
引证解释⒈明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三年,初行于山西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有明盐法,莫善於开中。引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明陆深《燕闲录》:“沉存中《笔谈》,载兵部员外郎范祥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此即今日开中给引之始。”
网络解释开中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的简称,开中坐落在黄海之滨的华盖山南麓,是2008年5月经开发区编委批准成立、由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兴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级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高级教师62人,市区级名师16人,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172人。
综合释义明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三年,初行于山西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有明盐法,莫善於开中。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明陆深《燕闲录》:“沉存中《笔谈》,载兵部员外郎范祥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此即今日开中给引之始。”
汉语大词典明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三年,初行于山西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五年废。《明史·食货志四》:“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明陆深《燕闲录》:“沈存中《笔谈》,载兵部员外郎范祥为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劳。此即今日开中给引之始。”
英语decentringpoor boyeccentrically
其他释义1.明代政府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制度。洪武三年﹐初行于山西大同﹐后普及全国﹐弘治五年废。
1.推开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办公室的门,原本埋头伏案的施钢停下手中的笔,起身迎接我的到来。
2.在沙坪坝南开中学,该校高三学子统一在学校较为安静的范孙楼进行考试。
3.以对社会主义文学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召开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4.其实,我们翻开中国书法史,可以看到任何一位草书大家都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而不是随意地鬼画符。
5.海誓依着青山,贴着岩石的指南针刻录唱片,纹路清晰,音调伏在水浪之间。要沾染墨水,一笔划开,中间枝叶挂满铃铛,声如浅唱,思念浅尝,一辈子一个摸样。张嘉佳
6.兜兰,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姑娘,它的花朵长得很特别,两个侧面向左右伸开,中间红色的唇瓣翻卷着,形成斗状,酷似一只红色的小鞋,所以,大家送给它“鞋兰”的绰号。
7.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主体完工,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大港中塘镇中学、大港港西新城小学、大港福春园中学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及室外工程。
8.每一个团体的成长都离不开中坚力量,没有河流注入海洋,大海怎能波澜壮阔,倾倒四方?
9.数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其价值不止是由于他是一种有力地工具,同时还在于数学自身地完美。在数学内部或外部地展开中,我们看到了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最高级地智能活力地美学体现。
10.包曼博士,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四个月前刚刚上任,两个月前知道了这个项目后,他翻开中国地图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这个城市。
读音:kāi
[kāi]
(1)(动)使关闭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
(2)(动)打通;开辟:~路|~矿。
(3)(动)(合拢或连接的东西)舒张;分离:桃树~花了|扣儿~了。
(4)(动)(河流)解冻:河~了。
(5)(动)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戒|~禁。
(6)(动)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枪|~汽车|~拖拉机|火车~了。
(7)(动)(队伍)开拔:昨天~来两团人;今天又~走了。
(8)(动)开办:~工厂|~医院。
(9)(动)开始:~工|~学|~演。
(10)(动)举行(会议、座谈会、展览会等):~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发票|~药方。支付;开销(工资、车费)。〈方〉开革;开除:过去资本家随便~掉我们工人。(液体)受热而沸腾:水~了。〈口〉吃:他把包子都~了。用在动此或形容词后。ɑ)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了。b)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了。指十分之几的比例:三七~。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会|~欢送会。写出(多指单据、信件等)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