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驱义感
【拼音】:zhōng qū yì gǎn
【注音】:ㄓㄨㄥㄑㄨ一ˋㄍㄢˇ
【词性】:成语。
【繁体】:忠驅義感
词语解释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忠驱义感[zhōngqūyìgǎn]⒈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引证解释⒈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引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清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之十八:“忠驱义感国恩赊,板荡无将赤手遮。星散诸侯屯渤海,飇迴子弟走长沙。”⒈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引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清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之十八:“忠驱义感国恩赊,板荡无将赤手遮。星散诸侯屯渤海,飇迴子弟走长沙。”成语解释忠驱义感
综合释义指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国恩赊,板荡无将赤手遮。星散诸侯屯渤海。飙回子弟走长沙。◎清·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之十八
汉语大词典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清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之十八:“忠驱义感国恩赊,板荡无将赤手遮。星散诸侯屯渤海,飙回子弟走长沙。”
出处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其他释义指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1.忠驱义感国恩赊,板荡无将赤手遮。星散诸侯屯渤海。飙回子弟走长沙。◎清·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之十八
读音:zhōng
[zhōng]
(形)尽心竭力;忠诚:~臣|~良|~烈|~仆|~顺|~孝|~信|~言|~勇|~直。
读音:qū
[qū]
(1)(动)赶(牲口):~马前进。
(2)(动)快跑:长~直入|并驾齐~。
(3)(动)赶走:~逐|~除|~虫剂。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读音:gǎn
[gǎn]
1. 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感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