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悖
【拼音】:xiāng bèi
【注音】:ㄒ一ㄤㄅㄟˋ
【结构】:相(左右结构)悖(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相违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夫既曰无遂事矣,又曰专之可也……若相悖然,是何谓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太公之鹰扬,伯夷之叩马,道并行而不相悖也。”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庸俗之见以为列强环伺,群志未孚,专制行之,犹恐不济,况啟纷议之端,来解散之象,不与救时之旨相悖乎?”《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为了自己的前途,赖采成壮着胆子说了这几句相悖的话。”相悖[xiāngbèi]⒈相违背。
引证解释⒈相违背。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夫既曰无遂事矣,又曰专之可也……若相悖然,是何谓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太公之鹰扬,伯夷之叩马,道并行而不相悖也。”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庸俗之见以为列强环伺,群志未孚,专制行之,犹恐不济,况啟纷议之端,来解散之象,不与救时之旨相悖乎?”《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为了自己的前途,赖采成壮着胆子说了这几句相悖的话。”
网络解释相悖相悖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相违背、相反。
网友释义相悖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相违背、相反。
汉语大词典相违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夫既曰无遂事矣,又曰专之可也……若相悖然,是何谓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太公之鹰扬,伯夷之叩马,道并行而不相悖也。”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庸俗之见以为列强环伺,群志未孚,专制行之,犹恐不济,况启纷议之端,来解散之象,不与救时之旨相悖乎?”《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为了自己的前途,赖采成壮着胆子说了这几句相悖的话。”
其他释义1.相违背。
1.凡是与我相悖的思想必将被时光揉碎。
2.与人相交贵在诚信,若经常言行相悖,出尔反尔,将难以取信于人。
3.很少人可以很冷静,理性的表达与他所处社会环境中普遍偏见相悖的观点,想法。更多的人完全无法形成这样的观点,想法。
4.深刻的缘分会变为羁绊,而羁绊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被切断,就算相隔千里,或是立场相悖,羁绊也一定以某种形式存在。
5.火气大,爱发脾气,实际上是一种敌意和愤怒的心态。当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悖时就会产生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是强化诱发心脏病的致病时,而且会增加患其它病的可能性。因此为了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必须学会控制自已,克服爱发脾气的坏毛病。
6.领导干部最忌讳的行为之一便是言行相悖,口是心非。
7.首先,“疑罪从有”、“疑罪从轻”是基于“有罪推定”产生的,这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
8.如何解释林肯言论中如此显而易见的前后相悖?
9.“超国民待遇合法合理论”于法无据,于理相悖,要想吸引高质量的外资,必须依靠良好的投资法律环境。
10.说的道理是一套,做的却是另外一套,这种言行相悖的做法,无意中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读音:xiāng,xiàng
[xiāng]
[ 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3.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4. 姓。
[ xiàng ]1. 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2. 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3. 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8.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9. 姓。
读音:bèi
[bèi]
(1)(动)相反;违背:前后相~|并行不~。
(2)(形)荒谬;错误:~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