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子
【拼音】:hán fēng zǐ
【注音】:ㄏㄢˊㄈㄥㄗˇ
【结构】:寒(上下结构)风(半包围结构)子(独体结构)
【繁体】:寒風子
词语解释见“寒风”。寒风子[hánfēngzǐ]⒈见“寒风”。
基础解释见“[[寒风]]”。
引证解释⒈见“寒风”。
汉语大词典见“寒风”。《汉语大词典》:寒风(寒风) 拼音:hánfēng(1).北风;寒冷的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北方曰寒风。”南朝宋王微《杂诗》:“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三六章:“淹没在雪里的衰草,露出尖梢,在寒风中摇动。”(2).亦称“寒风子”。古代传说中人名。以善相马称。《吕氏春秋·观表》:“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许维遹集释:“毕沅曰:寒风,《淮南子·齐俗训》作韩风。又‘是’字朱本作‘氏’。案:‘寒’、‘韩’,‘是’、‘氏’,古皆通用。维遹案:《事类赋》二十一引无‘是’字。”唐李白《天马歌》:“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王琦注:“《吕氏春秋》: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氏相口齿,天下之良工也。”
其他释义1.见'寒风'。
读音:hán
[hán]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读音:fēng
[fē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
)(传闻)。闻风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