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之色
【拼音】:zhōng gǔ zhī sè
【注音】:ㄓㄨㄥㄍㄨˇㄓㄙㄜˋ
【词性】:成语。
【繁体】:鐘鼓之色
词语解释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钟鼓之色[zhōnggǔzhīsè]⒈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引证解释⒈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引《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鐘鼓之色也。”《吕氏春秋·重言》:“显然喜乐者,鐘鼓之色也。”亦作“鐘皷之色”。唐李冗《独异志》卷中:“欢欣众悦,鐘皷之色。”⒈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引《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鐘鼓之色也。”《吕氏春秋·重言》:“显然喜乐者,鐘鼓之色也。”亦作“鐘皷之色”。唐李冗《独异志》卷中:“欢欣众悦,鐘皷之色。”成语解释钟鼓之色
综合释义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欢欣众悦,~。◎宋·李冗《独异志》卷中
汉语大词典见“钟鼓之色”。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吕氏春秋·重言》:“显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亦作“钟鼓之色”。唐李冗《独异志》卷中:“欢欣众悦,钟鼓之色。”
出处《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其他释义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1.而到2020年要求更高了,第一要完善体现创新价值观和创新管理制度,要建立有钟鼓之色,同时同国际接轨的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和诚信体系。
2.欢欣众悦,钟鼓之色。◎宋·李冗《独异志》卷中
读音:zhōng
[zhōng]
(1)(名)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鼎|~鼓|~楼。
(2)(名)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摆|~表|~点|~声。
(3)(名)指钟点、时间:六点~。
(4)(动)(情感)等集中:~爱|~情。
(5)姓。
(6)(名)同“盅”。
读音:gǔ
[gǔ]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sè,shǎi
[sè]
[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