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涝
【拼音】:shí nián jiǔ lào
【注音】:ㄕˊㄋ一ㄢˊㄐ一ㄡˇㄌㄠˋ
【繁体】:十年九澇
词语解释见“十年九潦”。十年九涝[shíniánjiǔlào]⒈见“十年九潦”。
基础解释见“[[十年九潦]]”。
引证解释⒈见“十年九潦”。
解释形容连年遭水灾。
出处《庄子·秋水》:“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近义词 风调雨顺
1.县志称该村为“九河下梢,十年九涝”,历史上是要饭的多,逃荒的多,打光棍儿的多。
读音:shí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nián
[nián]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
读音:jiǔ
[jiǔ]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读音:lào
[lào]
1. 雨水过多,被水淹,与“旱”相对:排涝。抗旱防涝。涝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