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鉴
【拼音】:shuǐ jiàn
【注音】:ㄕㄨㄟˇㄐ一ㄢˋ
【结构】:水(独体结构)鉴(上下结构)
【繁体】:水鑑
词语解释参见:水鉴,水鉴水鉴[shuǐjiàn]⒈参见:水鉴,水鉴。
基础解释参见:[[水鉴]],[[水鉴]]。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
引证解释⒈见“水鑑”。亦作“水鉴”。⒉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引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之二:“心犹水鉴,函景内照。”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鑑,写此山河影。”⒊明鉴。参见“水镜”。引明文徵明《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诗之一:“啟事从来夸水鑑,移文曾不愧山灵。”⒋比喻清明无私。引清钱谦益《寄侯豫瞻督学江西》诗:“水鑑清时吏部郎,持衡专得典文章。”
网络解释水鉴见“水鉴”。亦作“水鉴”。1.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之二:“心犹水鉴,函景内照。”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2.明鉴。明文徵明《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诗之一:“启事从来夸水鉴,移文曾不愧山灵。”参见“水镜”。3.比喻清明无私。清钱谦益《寄侯豫瞻督学江西》诗:“水鉴清时吏部郎,持衡专得典文章
综合释义见“水鑑”。亦作“水鉴”。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之二:“心犹水鉴,函景内照。”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鑑,写此山河影。”明鉴。明文徵明《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诗之一:“啟事从来夸水鑑,移文曾不愧山灵。”参见“水镜”。比喻清明无私。清钱谦益《寄侯豫瞻督学江西》诗:“水鑑清时吏部郎,持衡专得典文章。”
网友释义见“水鉴”。亦作“水鉴”。1.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之二:“心犹水鉴,函景内照。”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2.明鉴。明文徵明《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诗之一:“启事从来夸水鉴,移文曾不愧山灵。”参见“水镜”。3.比喻清明无私。清钱谦益《寄侯豫瞻督学江西》诗:“水鉴清时吏部郎,持衡专得典文章
汉语大词典见“水鉴”。亦作“水鉴”。(1).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之二:“心犹水鉴,函景内照。”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2).明鉴。明文徵明《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诗之一:“启事从来夸水鉴,移文曾不愧山灵。”参见“水镜”。(3).比喻清明无私。清钱谦益《寄侯豫瞻督学江西》诗:“水鉴清时吏部郎,持衡专得典文章。”
其他释义1.见'水鉴'。
1.这孩子朴实勤奋,白水鉴心,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2.清代乾隆皇帝嗜茶如命,又雅好评水鉴泉。
3.鉴貌在手止水,鉴己在手哲人。
4.,中间加上水滴石穿,白水鉴心的道法灵术,根本没放在他眼里。
5.远古时期,人们以水波照影,铜器发明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
6.昨日上午,在南昌市抚河南路昌和峰水鉴小区,小区一栋一楼小卖部的老板娘告诉记者,早上7时30分许,一名年龄45岁上下的男子到小卖部借电话打。
7.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
8.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清。刘禹锡(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
读音:shuǐ
[shuǐ]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
读音:jiàn
[jiàn]
(1)(名)镜子(古代用铜制成)。
(2)(动)照:水清可~。
(3)(动)仔细看;审察:~别|~定。
(4)(名)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引以为~|前车之覆;后车之~。
(5)(动)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惠~|台~|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