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瓠
【拼音】:kǔ hù
【注音】:ㄎㄨˇㄏㄨˋ
【结构】:苦(上下结构)瓠(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即苦匏。苦瓠[kǔhù]⒈即苦匏。
引证解释⒈即苦匏。《本草纲目·菜三·苦瓠》﹝集解﹞引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苦瓠生晋地。参见“苦匏”。引保昇曰:‘瓠即匏也,有甘苦二种,甘者大,苦者小。’”
网络解释苦瓠苦瓠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互生,夏秋开白花,果实的形状因种类而异。果实呈梨形的葫芦叫瓢葫芦,又称匏瓜。果实成熟后,果壳对半剖开,掏去果瓤即成为瓢。
综合释义即苦匏。《本草纲目·菜三·苦瓠》﹝集解﹞引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苦瓠生晋地。保昇曰:‘瓠即匏也,有甘苦二种,甘者大,苦者小。’”参见“苦匏”。
汉语大词典即苦匏。《本草纲目·菜三·苦瓠》﹝集解﹞引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苦瓠生晋地。保升曰:‘瓠即匏也,有甘苦二种,甘者大,苦者小。’”参见“苦匏”。《汉语大词典》:苦匏 拼音:kǔpáo瓜类。味苦如胆,不可食,故名。《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毛传:“匏谓之瓠,瓠叶苦,不可食也。”《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韦昭注:“材读若裁。不裁于人,言不可食也。共济而已,佩匏可以渡水也。”清顾炎武《淮北大雨》诗:“已知举世皆行潦,且复因人赋苦匏。”
其他释义1.即苦匏。
1.如果市民误食苦瓠瓜、发芽的马铃薯或未成熟的西红柿就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
2.据有关专家介绍,苦瓠瓜与甜瓠瓜在外形上很难鉴别,居民在食用瓠瓜前应用舌尖舔尝有无苦味,若有苦味不能食用。
3.苦瓠瓜有毒不能食用,食用。
4.麦门冬:麦门冬与款冬、苦瓠、苦参、青襄相克。
5.但苦瓠瓜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毒素,具有黄连般的苦味,人吃了就会中毒。【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
6.但苦瓠瓜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毒素,具有黄连般的苦味,人吃了就会中毒。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苦瓠造句
读音:kǔ
[kǔ]
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2. 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3. 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 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5. 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读音:hù
[hù]
(名)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