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去
【拼音】:yì qù
【注音】:一ˋㄑㄨˋ
【结构】:逸(半包围结构)去(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犹逃走。逸去[yìqù]⒈犹逃走。
引证解释⒈犹逃走。引《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进大将刘寧等潜师夜袭,牙兰逸去,斩其遗卒,抚降餘众而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盗逸去,众合力穷追。”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李秀成被擒》:“伙夫阴告之,分以宝珠五枚,良马一匹,俾乘夜逸去。”
网络解释逸去《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进大将刘宁等潜师夜袭,牙兰逸去,斩其遗卒,抚降馀众而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盗逸去,众合力穷追。”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李秀成被擒》:“伙夫阴告之,分以宝珠五枚,良马一匹,俾乘夜逸去。”
综合释义犹逃走。《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进大将刘寧等潜师夜袭,牙兰逸去,斩其遗卒,抚降餘众而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盗逸去,众合力穷追。”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李秀成被擒》:“伙夫阴告之,分以宝珠五枚,良马一匹,俾乘夜逸去。”
汉语大词典犹逃走。《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进大将刘宁等潜师夜袭,牙兰逸去,斩其遗卒,抚降馀众而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盗逸去,众合力穷追。”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李秀成被擒》:“伙夫阴告之,分以宝珠五枚,良马一匹,俾乘夜逸去。”
其他释义1.犹逃走。
1.的变化了,有的消失了,像成群结队翱翔于万里秋空的候鸟一般,呼啦啦地飞来,又急匆匆地逸去,许多重大活动,文字都没有记载,甚至皇皇正史上也尽付阙如。
2.特别喜欢“净”字。“混沌散开,污浊逸去,无喜无忧,无生无死。”这是大净,是生的境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是一个人悠然自得、淡然爽朗的气质。白音格力
3.河阳猪,苏东坡曰:予昔在歧,闻河阳猪肉甚美,使人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去。不得已,贸他猪以偿。后煮之,客皆大说,以为非他产所能及也。既而事败,客皆大惭。苏轼
4.时赏坐肩舆,后兵问谓谁,时赏曰:我姓文众以为天祥,禽之而归,天祥经此得逸去。
5.时赏坐肩舆,后兵问谓谁,时赏曰:我姓文众以为天祥,禽之而归,天祥经此得逸去。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zj-332720/
6.特别喜欢“净”字。“混沌散开,污浊逸去,无喜无忧,无生无死。”这是大净,是生的境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是一个人悠然自得、淡然爽朗的气质。白音格力(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32720/)
读音:yì
[yì]
(1)(形)安乐;安闲:安~|以~待劳|一劳永~。
(2)(动)逃跑:奔~|逃~。
(3)(动)避世隐居:隐~|~居。
(4)(动)散失;失传:~文|~书|~事|~闻。
(5)(动)超过一般:超~|~群。
读音:qù
[qù]
(1)(动)离开:拿~|~世|~职|~留两便。
(2)(动)失去;失掉:大势已~。
(3)(动)除去;除掉:~病|~火|~皮。
(4)(动)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5)(副)过去的;特指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6)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向|从成都~重庆。
(7)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你们~考虑考虑。
(8)用在动宾结构后面表示去做某件事:他听报告~了。
(9)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提水~浇花|要从主要方面~检查。
(10)去声:平上~入。
(11)(动)扮演(戏剧里的角色):在这出戏中;他~厂长。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拿~|捎~。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