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纳香
【拼音】:dōu nà xiāng
【繁体】:兜納香
【拼音】:dōu nà xiāng
词语解释香草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兜纳香》:「集解,珣曰:『案,《广志》曰:『出西海剽国诸山。』《魏略》曰:『出大秦国,草类也。』。』。」;三国魏、鱼豢《魏略》:「大秦国多微木、苏合、狄提、迷迭、兜纳、白附子、薰陆、郁金、芸胶、熏草木十二种香。」
网友释义兜纳香是一种药材名词,味甘,温,无毒。去恶气,温中,除暴冷。《广志》云∶生剽国。《魏略》曰∶大秦国出兜纳香。海药谨按《广志》云∶生西海诸山。味辛,平,无毒。主恶疮肿,止痛生肌,并入膏用。烧之能辟远近恶气。带之夜行,壮胆安神。与茅香、柳枝合为汤浴小儿,则易长
读音:dōu
[dōu]
(1)(名)口袋一类的东西
(2)(动)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用手巾~桔子。
(3)(动)招揽(顾客):~售。
(4)(动)绕着:~圈子。
(5)(动)承担或包下来:出了事我~着。
(6)(动)把底细全部揭露出来:~出。
(7)(动)正对着;冲着:~头盖脸。
读音:nà
[nà]
(1)(动)收进来;放进来:出~|闭门不~。
(2)(动)接受:~降|采~。
(3)(动)享受:~凉。
(4)(动)放进去:~入正轨。
(5)(动)交付(捐税、公粮等):~税|交~公粮。
(6)(动)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鞋底。
读音:xiāng
[xiāng]
(1)(名)谷物的芳香。
(2)(形)气味好闻:~草|~料。
(3)(形)食物味道好:饭做得很~。
(4)(形)吃东西胃口好:饭吃得~。
(5)(形)睡得塌实:睡得正~呢。
(6)(形)受欢迎;被看重:吃~|这种化肥在农村很吃~。
(7)(名)香料:檀~|沉~。
(8)(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香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烧~|蚊~|一炷~。
(9)(动)〈方〉亲吻:~面孔。
(10)(xiā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