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色
【拼音】:zhí wù sè
【结构】:植(左右结构)物(左右结构)色(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以植物为来源取得的颜料或染剂。
基础解释植物色为绘画颜料以原料分类而得出的称谓,颜色以来源可分为矿物色、植物色、动物色、化学合成色等几大类。
综合释义植物色即以植物为来源取得的颜料或染剂。以藤黄为例。采用常绿乔木海藤之树皮渗出的黄色有毒树脂,经炼制所成的绘画用黄色颜料,即为藤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藤黄》:“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红楼梦》第四二回:“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
读音:zhí
[zhí]
(1)(动)栽种:~树|~苗。
(2)(动)树立:~党营私。
读音:wù
[wù]
(1)(名)东西:~品|宝~。
(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
(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
读音:sè,shǎi
[sè]
[ sè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