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拼音】:wǔ yán shī
【注音】:ㄨˇ一ㄢˊㄕ
【结构】:五(独体结构)言(独体结构)诗(左右结构)
【简体】:五言诗
【繁体】:五言詩
词语解释五言诗wǔyánshī。(1)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特点为每句五个字。五言诗[wǔyánshī]⒈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特点为每句五个字。英apoemwithfivecharacterstoaline;
基础解释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特点为每句五个字
引证解释⒈每句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汉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引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絶时人。”亦省称“五言”。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唐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清冯班《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疑五言诸作,皆可歌也。”
网络解释五言诗(诗歌题材)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综合释义每句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汉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絶时人。”亦省称“五言”。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唐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清冯班《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疑五言诸作,皆可歌也。”五言诗[wǔyánshī]每句五字的诗。为诗体的一种,有古诗、绝句、律诗、排律等形式。 【造句】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五言诗。 △五言
网友释义五言诗,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汉族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汉语大词典每句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汉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亦省称“五言”。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唐韩愈《荐士》:“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清冯班《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疑五言诸作,皆可歌也。”
国语辞典每句五字的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五言诗[wǔyánshī]⒈每句五字的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
辞典修订版每句五字的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也称为「五言」。
辞典简编版每句五字的诗。为诗体的一种,有古诗、绝句、律诗、排律等形式。 【造句】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五言诗。 △五言
其他解释诗之每句五字者,如五古、五绝、五律、五排皆是,五言诗之起源,旧谓起于李陵、苏武河梁赠答。唐、韩愈诗:「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亦有言起于枚乘者,见沧浪诗话。近人或谓至东汉班固,始有五言诗,盖疑苏李等作为后人伪托也。惟此诗在赵宋以前,无有疑其僞托者,试观艺文类聚之所载,皆确定其为苏李。又杜甫云:「李陵苏武是吾师。」苏轼晚年跋黄子思诗云:「苏李之天成,尊之亦至矣。」似以为五言诗起于苏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若夫四言正体,雅润为本。五言流调,清丽居宗,华实异用,唯才所安。」;锺嵘《诗品·上》:「五言居文词之要,是衆作之有滋味者也。」;唐、韩愈〈荐士诗〉:「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诗薮·内篇·古体中·五言》:「折繁简之衷,居文质之要,盖莫尚于五言。」;《陔余丛考·五言》:「汉初郊庙乐歌,但有三言、四言及长短句,无所谓五言者。《文心雕龙》曰:『汉成帝品录三百余,篇不见有五言,盖在西汉时,五言犹是体,故甄录未及也。五言断以古诗十九首及苏李赠答为始,十九首或称枚乘所作,其孤竹一篇,则傅毅所作,盖汉武好尚文词,故当时才士,各争新鬬奇,创为此体,实亦天地自然有此一种,至时而开,不能秘也。』刘勰又曰:『召南行露,已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五言,久矣。』又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衡也。』锺嵘又以夏歌郁乎余心为五言滥觞。」按,三百篇中,五言单句,固指不胜屈,若小雅以介我稷黍,以榖我士女,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穧,乃求于斯仓,乃求万斯乡等句,已皆连用五言,特未制为全篇耳。汉初诸人,本此以为全篇,遂成五言体,至如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数句,连用或字,又为昌黎南山诗所本。
其他释义诗体名。全篇每句五字。起源于东汉,至建安、六朝而大盛。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排律等。
1.盐湖区人大主任李治作五言诗报告。
2.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四言诗与五言诗在不同时代的出现,是符合当时汉语词汇发展现状的。
3.在中国科举史上,唐、宋、辽、金与清代都曾以五言诗作为考试项目之一。
4.其实说白了,用五言诗来写政府报告式的创新,不过是用一种新八股替代旧八股的无奈之举。
5.其《恨赋》、《别赋》和五言诗《赤亭渚》、《游黄蘖山》等千古名篇,就是在这人生蹭蹬的岁月中所作。
6.王粲为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7.五言诗在西汉不登大雅之堂,乐府机关不收,各种礼仪场合不用,故只在民间流行,也有部分诗人用来进行创新。
8.那时十分重视学诗作对,要教给学生作五言诗和七言诗及律诗、对对子等,学有关声韵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平仄。
9.煌孙之芳,幼有令誉,颇善五言诗,宗室推之。
10.试图对五言诗中的单字动词的位置及该动词位置下诗句的句式结构特点作一解剖,以了解五言诗在动词位置安排上体现形式的匠心与美。
读音:wǔ
[wǔ]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shī
[shī]
(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