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汭
【拼音】:luò ruì
【注音】:ㄌㄨㄛˋㄖㄨㄟˋ
【结构】:洛(左右结构)汭(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水北曰汭。洛汭,位于洛水的下游,洛水入黄河处。2.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洛汭[luòruì]⒈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⒉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
引证解释⒈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引《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史记·河渠书论》:“余南登庐山……东闚洛汭、大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四言广於夏年,《洛汭之歌》是也。”⒉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引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弔民洛汭,伐罪秦中。”前蜀杜光庭《川主醮五符石文词》:“伊川洛汭,运叶中兴,八水三山,俗谐昭泰。”
网络解释洛汭水北曰汭。洛汭,位于洛水的下游,洛水入黄河处。《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河图玉版》载: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洛汭即为洛书出处。
综合释义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史记·河渠书论》:“余南登庐山……东闚洛汭、大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四言广於夏年,《洛汭之歌》是也。”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弔民洛汭,伐罪秦中。”前蜀杜光庭《川主醮五符石文词》:“伊川洛汭,运叶中兴,八水三山,俗谐昭泰。”
汉语大词典(1).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书·禹贡》:“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史记·河渠书论》:“余南登庐山……东窥洛汭、大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句》:“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2).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吊民洛汭,伐罪秦中。”前蜀杜光庭《川主醮五符石文词》:“伊川洛汭,运叶中兴,八水三山,俗谐昭泰。”
其他释义1.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2.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
1.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
2.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
3.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96109/造句网
4.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https://www.chazidian.com/zj-296109/造句网)
读音:luò
[luò]
(1)(名)洛河;水名;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
(2)(名)(Luò)姓。
读音:ruì
[ruì]
(名)〈书〉河流会合或拐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