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钧
【拼音】:guó jūn
【注音】:ㄍㄨㄛˊㄐㄨㄣ
【结构】:国(全包围结构)钧(左右结构)
【繁体】:國鈞
词语解释犹国柄。国钧[guójūn]⒈犹国柄。
引证解释⒈犹国柄。参见“国均”。引晋王羲之《遗殷浩书》:“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唐白居易《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寄三相公》诗:“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旧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以父再秉国钧,避嫌不仕臺省,累辟诸府从事。”郑观应《盛世危言·传教》:“夫贬异端,即所以崇政体;泯嫌疑,即所以重邦交。秉国钧者,其熟思而审处之。”
网络解释国钧国钧,拼音guójūn,出自《遗殷浩书》。
综合释义犹国柄。晋王羲之《遗殷浩书》:“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唐白居易《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寄三相公》诗:“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旧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以父再秉国钧,避嫌不仕臺省,累辟诸府从事。”郑观应《盛世危言·传教》:“夫贬异端,即所以崇政体;泯嫌疑,即所以重邦交。秉国钧者,其熟思而审处之。”参见“国均”。国钧[guójūn]
汉语大词典犹国柄。晋王羲之《遗殷浩书》:“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唐白居易《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寄三相公》诗:“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旧唐书·李德裕传》:“﹝李德裕﹞以父再秉国钧,避嫌不仕台省,累辟诸府从事。”郑观应《盛世危言·传教》:“夫贬异端,即所以崇政体;泯嫌疑,即所以重邦交。秉国钧者,其熟思而审处之。”参见“国均”。
其他释义1.犹国柄。
1.陈国钧说,此外,像黏膜红斑、黏膜白斑、黏膜下纤维化、疣状增生等都可能是口腔癌的癌前病变。
2.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瞿秋白出生地——天香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荆川宅、赵元任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国钧故居、恽鸿仪故居。
3.当时于女士和全国最大的民办高科技企业四通集团的董事长沈国钧相识相交,在商讨将来的发展方向时一致瞄准了世界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的纳米技术。
4.当日,整理完新书,赵国钧就到期刊室,翻看新上架的保健类杂志,这也开始了他一天的阅读之旅。
5.该电影由海安籍新锐导演冯新民和张亚光联合执导,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石维坚饰演主要角色“韩国钧”,预计将于今年7、8月份在全国上映。
6.本报记者马富春通讯员国钧何文虎《中国青年报》(2015年06月06日01版)吃了30多年土豆(马铃薯),如今念上了“土豆经”。
7.本报记者马富春通讯员国钧何文虎《中国青年报》(2015年06月06日02版)吃了30多年土豆(马铃薯),如今念上了“土豆经”。
8.且法令苛酷,赋敛烦重,强臣豪族,咸执国钧,朋党比周,以之成俗,贿货如市,冤枉莫申。
9.最近何国钧老师回港一聚,1971工业部毕业生在四月二十九日晚为他洗尘,有16位校友出席该饭局。
10.最近何国钧老师回港一聚,1971工业部毕业生在四月二十九日晚为他洗尘,有16位校友出席该饭局。(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国钧造句)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读音:jūn
[jūn]
(1)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雷霆万~之势|千~一发。
(2)〈书〉敬辞;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对尊长或上级用):~座|~鉴|~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