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回避
【拼音】:wú suǒ huí bì
【注音】:ㄨˊㄙㄨㄛˇㄏㄨㄟˊㄅ一ˋ
【词性】:成语。
【繁体】:無所回避
词语解释没有什么需要避开的。形容处事刚直无所避忌。无所回避[wúsuǒhuíbì]⒈没有什么需要避开的。形容处事刚直无所避忌。
引证解释⒈没有什么需要避开的。形容处事刚直无所避忌。引《后汉书·蔡茂传》:“茂则纠案,无所回避。”章炳麟《序<革命军>》:“蜀邹容为《革命军》方二万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⒈没有什么需要避开的。形容处事刚直无所避忌。引《后汉书·蔡茂传》:“茂则纠案,无所回避。”章炳麟《序<革命军>》:“蜀邹容为《革命军》方二万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成语解释无所回避
综合释义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瓷肆,~,然得无恶其不文耶?◎章炳麟《革命军序》无所回避[wúsuǒhuíbì]
汉语大词典没有什么需要避开的。形容处事刚直无所避忌。《后汉书·蔡茂传》:“茂则纠案,无所回避。”章炳麟《序〈革命军〉》:“蜀邹容为《革命军》方二万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
出处《后汉书·蔡茂传》:“茂辄纠案,无所回避。”
其他释义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
近义词 无所顾忌
1.雕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欲立效以报恩,论议抑扬,无所回避,省宫掖不急之费,禁约左右骄纵之臣,数讥切宠要,献替帷幄,帝亦深倚仗之。
2.光知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
3.泽本劲直,无所回避,及被出追还,折节和光。
4.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
5.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
6.光知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
7.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6260/
8.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瓷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不文耶?◎章炳麟《革命军序》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suǒ
[suǒ]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读音:huí
[huí]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读音:bì
[bì]
(1)(动)躲开;避免:~难|~暑。
(2)(动)防止:~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