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拼音】:mǎ bīng
【注音】:ㄇㄚˇㄅ一ㄥ
【结构】:马(独体结构)兵(上下结构)
【简体】:马兵
【繁体】:馬兵
词语解释马兵mǎbīng。(1)骑兵。马兵[mǎbīng]⒈骑兵。英cavalryman;
基础解释骑兵。
引证解释⒈骑兵。引《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查各省緑营旧制,马兵月餉银二两。”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网络解释马兵(《成都年鉴》编辑部主任)男,1954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成都年鉴社社长。
综合释义骑兵。《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查各省緑营旧制,马兵月餉银二两。”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汉语大词典骑兵。《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鎗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查各省绿营旧制,马兵月饷银二两。”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
国语辞典骑马的兵士。参见「骑兵」条。马兵[mǎbīng]⒈骑马的兵士。参见「骑兵」条。引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马兵:绿营马队之兵皆曰马兵。」
辞典修订版骑马的兵士。参见「骑兵」条。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马兵:绿营马队之兵皆曰马兵。」
英语Castra
其他释义1.骑兵。
1.这办法决定后,老马兵以为二老不久必可回来的,就依然把马匹托营上人照料,在碧溪岨为翠翠作伴,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
2.有一方亭“骊靬亭”正中立有一块大石牌,上刻“古罗马兵归顺中国碑记”。
3.所谓倾国倾城,一个小小的女子无需铁马兵戈,她的一颦一笑足以改写历史。殷商王朝的妲己、东汉时期的貂蝉、大唐盛世的杨贵妃、明末清初的陈圆圆,以及排列在历史书页里无数有名或无名的女子,她们的一生无意争夺什么,却成了粉碎繁华的利剑,成了朝代的殉葬品。
4.进入残局,尽管许银川在下风中顽强防守,但郑惟桐计算精确,不惜弃兵换象,最终以车马兵造杀,拔得头筹。
5.他的马比豹更快,比晚上的豺狼更猛。马兵踊跃争先,都从远方而来,他们飞跑如鹰抓食。
6.台军“勇固案”规划金马兵力精简,金门是否要视为两岸的“中立区”,索性全数撤军?引发讨论。
7.反客为主的利物浦红军一时间杀得惊天动地,而斧头帮这边气势一灭就像丢了魂一样,千军万马兵败如山倒。
8.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荒马乱兵慌马乱伯乐相马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9.就在马兵慌神之机,阿萍手持啤酒瓶冲出卫生间,看到怒火万丈的阿萍后,卡哈入赶紧放开了阿兰。
10.你嘉美的谷遍满战车,也有马兵在城门前排列。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bīng
[bīng]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