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纸筒
【拼音】:huǒ zhǐ tǒng
【注音】:ㄏㄨㄛˇㄓˇㄊㄨㄥˇ
【结构】:火(独体结构)纸(左右结构)筒(上下结构)
【繁体】:火紙筒
词语解释用涂着硝的纸条搓成的引火物。火纸筒[huǒzhǐtǒng]⒈用涂着硝的纸条搓成的引火物。
基础解释火纸筒又名火煤子。火纸筒是清末民初时用的,是保存火种的一种器具,分为铁、铜、竹等质地。
引证解释⒈用涂着硝的纸条搓成的引火物。引《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关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网络解释火纸筒(北京特色小吃)火纸筒,北京的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具有色泽金黄,酥脆香甜,桂花香味浓郁的特色,因形似纸筒而得名。
汉语大词典用涂着硝的纸条搓成的引火物。《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关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其他释义1.用涂着硝的纸条搓成的引火物。
读音:huǒ
[huǒ]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读音:zhǐ
[zhǐ]
(1)(名)纸张;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
(2)(量)书信、文件的张数:一~公文。
读音:tǒng
[tǒng]
(1)(名)较粗的管状器物:竹~。
(2)(名)衣服等的筒状部分:靴~。
(3)(形)形状像筒的:话~。
(4)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