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词
【拼音】:tǐ cí
【注音】:ㄊ一ˇㄘˊ
【词性】:名词。
【结构】:体(左右结构)词(左右结构)
【简体】:体词
【繁体】:體詞
词语解释语法名词。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总称。体词[tǐcí]⒈语法名词。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总称。
引证解释⒈语法名词。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总称。
网络解释体词数词、量词与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接近,三者合起来成为与谓词相对的“体词”。体词语包括数词、量词、代词(代名词、人称代词)和名词及名词性短语。
国语辞典为拉丁语语法学用词substantivam的义译。在西文语法专指名词,而用于汉语语法,有学者另将代名词,甚至数词、量词,均纳入其范围。体词[tǐcí]⒈为拉丁语语法学用词substantivam的义译。在西文语法专指名词,而用于汉语语法,有学者另将代名词,甚至数词、量词,均纳入其范围。
其他释义1.语法名词。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总称。
1.形容词是不可能有宾语的,所以出现在形容词前面的体词在句子中一定是做主语的,应该填写主格助词。
2.他动词跟宾语,即前面的体词后面跟宾格助词。
3.自动词不跟宾语,即前面的体词后面不能跟宾格助词,除此之外只能填写主格助词。
4.而形容词类似“自动词”的性质前面的体词后面只能跟主格助词或其他做状语。
5.应此体词后面到底填写主格助词还是宾格助词取决于后面的谓词是他动词还是自动词。
6.在语法标记上,有的主要是带被动义的介词或动词,有的主要是语序或由结构助词与体词组成的语法关系。
7.多义性是人体词的重要语义特征。
8.传统逻辑中专名和限定摹状词都是单独概念,在谓词逻辑中则被称为个体词。
9.提笔忘词、语义与语法搭配失误及不同语体词汇的混用,是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10.韩语差比句在比较结果的表达方式上要比汉语宽松,可以用一些体词来表示,汉语则严格受限。
读音:tǐ,tī
[tǐ]
[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 tī ]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读音:cí
[cí]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