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权达变
【拼音】:tōng quán dá biàn
【注音】:ㄊㄨㄥㄑㄨㄢˊㄉㄚˊㄅ一ㄢˋ
【词性】:成语。
【简体】:通权达变
【繁体】:通權達變
词语解释通权达变tōngquán-dábiàn。(1)灵活变通,不拘泥于旧章法。亦作“通时达变”。通权达变[tōngquándábiàn]⒈灵活变通,不拘泥于旧章法。亦作“通时达变”英adaptabletochangingcircumstance;actastheoccasionrequires;
基础解释适应客观情势,因时制宜,不拘常规。
引证解释⒈谓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因时制宜,不拘常规。引《清史稿·宗稷辰传》:“臣闻见隘陋,非能尽识天下之才,所知湖南有左宗棠,通权达变,为疆吏所倚重。”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我们在这时就必须通权达变,凡是可以杀敌的武器,无论是旧式的蛇矛、牛角叉、青龙偃月刀……都可以使用。”
综合释义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网友释义通权达变,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比喻做事不拘泥旧法,懂得随机应变。《清史稿·宗稷辰传》:“臣闻见隘陋,非能尽识天下之才,所知湖南有左宗棠,通权达变,为疆吏所倚重。”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我们在这时就必须通权达变,凡是可以杀敌的武器,无论是旧式的蛇矛、牛角叉、青龙偃月刀……都可以使用。”
汉语大词典谓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因时制宜,不拘常规。《清史稿·宗稷辰传》:“臣闻见隘陋,非能尽识天下之才,所知湖南有左宗棠,通权达变,为疆吏所倚重。”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我们在这时就必须通权达变,凡是可以杀敌的武器,无论是旧式的蛇矛、牛角叉、青龙偃月刀……都可以使用。”
国语辞典不墨守常规,而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处置。也作「达权知变」。通权达变[tōngquándábiàn]⒈不墨守常规,而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处置。也作「达权知变」。成语解释通权达变
辞典简编版不墨守常规,能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应变。 【造句】一个通权达变的企业家,才是永远的胜利者。
成语词典版01.《木兰奇女传.第二四回》:「朱将军,你好不通权达变。就降我番邦,受职不受禄。居客卿之位,终身不设一谋。居此心,以报唐主,不可谓不忠;居此心,以救父母,不可谓不孝。何必自苦如此,子试思之。」02.《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只是如今人心不古,你若带在身上,大家必譁以为怪,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罢。」03.《清史稿.卷四二三.宗稷辰列传》:「臣闻见隘陋,非能尽识天下之才,所知湖南有左宗棠,通权达变,为疆吏所倚重。」04.《说唐.第四八回》:「今念先生与李药师系同窗好友,故特差参军一员,致达先生。请先生通权达变,速取刘武周首级,以作归唐计,不失公侯之位。」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吧。”
英语diplomat
其他释义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1.令嫒私下允诺婚事固然不宜,但事到如今,您老何妨通权达变一下,好让美事成真?
2.他这个人很精明,办事很会通权达变,一般人可做不到。
3.谚智者通权达变,愚者刚愎自用。
4.愿你在工作中,顺顺利利,力争上游,游刃有余,与众不同,通权达变,遍地开花,花团锦簇,粗中有细,意得志满,满载而归!
5.学个人的爱好固然好,但遇到爱好没用时,又碰到一个新问题:学什么?没标准。通权达变才是关键,这或许正是因为大家一窝蜂的热,又一窝蜂的冷的原因吧,这都是学习必须的面对的问题,没办法。
6.便宜行事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机行事机变如神临机处置灵机一动明察秋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巧发奇中情急智生随机应变手急眼快通权达变。
7.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
8.令嬡私下允诺婚事固然不宜,但事到如今,您老何妨通权达变一下,好让美事成真?
9.为人处事有时需要通权达变,过于坚持己见,很难与人相与。
10.当林肯正在擦他的皮鞋时,一个通权达变,措辞圆润的外交官走到他的面前跟他说:"怎么,总统先生,您竟擦自己的皮鞋?"。
读音:tōng,tòng
[tōng]
[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读音:quán
[quán]
(1)(名)〈古〉秤锤。
(2)〈书〉(动)权衡:~其轻重。
(3)(名)权力:当~|有职有~。
(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
(6)(动)权变;权宜:~谋。
(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8)姓。〈古〉又同“颧”。
读音:dá
[dá]
(1)(动)通;到:四通八~。
(2)(动)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
(3)(动)达到、实现:目的已~到。
(4)(动)告知;表达:转~。
(5)(形)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显~。
(6)姓。
读音:biàn
[biàn]
(1)(动)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
(2)(动)改变(性质、状态);变成:后进~先进。
(3)(动)使改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4)(形)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5)(动)变卖:~产。
(6)(名)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乱。
(7)(名)指变文:目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