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质
【拼音】:chū zhì
【注音】:ㄔㄨㄓˋ
【结构】:出(独体结构)质(半包围结构)
【简体】:出质
【繁体】:出質
词语解释出为人质。射出的箭未中箭靶。把东西典当出去。出质[chūzhì]⒈出为人质。⒉射出的箭未中箭靶。⒊把东西典当出去。
引证解释⒈出为人质。《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退师。引郑人脩城。进復围之,三月,克之……潘尫入盟,子良出质。”⒉射出的箭未中箭靶。引汉刘向《说苑·君道》:“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⒊把东西典当出去。引清方苞《将园记》:“其后定居土街,宅出质,园无主……又三年,园亦出质。”
网络解释出质出质是指物权行为的一种。将本人所占有的物质于他人,不要求一定是所有。出质,也就是质押,分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物品或权利交付出去作为抵押。出质在质押行为中,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出质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给债权人的民事法律行为。
综合释义出为人质。《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退师。郑人脩城。进復围之,三月,克之……潘尫入盟,子良出质。”射出的箭未中箭靶。汉刘向《说苑·君道》:“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把东西典当出去。清方苞《将园记》:“其后定居土街,宅出质,园无主……又三年,园亦出质。”出质[chūzhì]释放人质也。《史记·楚世家》:「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集解:「駰案潘尪,楚大夫。子良,郑伯弟。」
汉语大词典(1).出为人质。《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退师。郑人脩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潘尪入盟,子良出质。”(2).射出的箭未中箭靶。汉刘向《说苑·君道》:“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3).把东西典当出去。清方苞《将园记》:“其后定居土街,宅出质,园无主……又三年,园亦出质。”
其他解释释放人质也。《史记·楚世家》:「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质。」集解:「駰案潘尪,楚大夫。子良,郑伯弟。」
英语abstr
其他释义1.出为人质。2.射出的箭未中箭靶。3.把东西典当出去。
1.从而以碑帖兼容、取法宽泛、融合浑然为内质,创作出质妍并茂、体势峻拔、气息清脱、韵致醇雅的自家风范。
2.在现行的机制下,即使处理过程出现不公,协会亦不能即时拨乱反正,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只能在有关委员会作出决定后,提出质疑,已经太迟。
3.神话提出质疑,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
4.通过试验确定了原料配比及其它工艺参数。实践证明,在合理的原料配比和工艺条件下,可以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干法氧化铁红。
5.虚假对任何建立真实理论的意图提出质疑。倘若有可能比较虚假及其所获得启发的真本,那么何必然存在一种辨认真假的方法。更困难的在于证明一件真本是真本。
6.反对者对这一数字提出质疑,他们分辩说,政府用于测算穷人的方法不合乎国际标准。
7.盲公饼经过倒模定型后,还要送去烘烤,带出质朴原材料的甘甜。
8.第二,她没有对其中一名仲裁人的独立性提出质疑,第三,她没有对有利于塔皮的仲裁判决提起申诉。
9.从春耕开始,试行“劳动定额管理”,对各种活茬儿定出质量和数量要求,定量记工。
10.尽管钱大昕对宋明理学的很多范畴提出质疑,但他对朱熹、王阳明正心诚意、主敬立诚的思想又十分推崇。
读音:chū
[chū]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读音:zhì
[zhì]
(1)(名)性质;本质:实~|~的变化。
(2)(名)质量:保~保量。
(3)(名)物质:~粒|~料。
(4)(形)朴素;单纯:~朴。
(5)(动)询问;责问:~问|~询。
(6)(动)抵押:以衣物~钱。
(7)(名)抵押品:以此物为~。